返回

2017-01-25

今年春节,你回家过年吗?

作者:周星 张怡 时间:2017-01-25 阅读:233


  年越来越近了,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离家多远,都想迫不及待地踏上回家之路。不会在乎路途的艰辛和遥远,在乎的是回家的心情,以及与家人团聚的温馨。
  回家过年,是长久的等待,在每一次过年的团聚中,亲情、友情、感情、夫妻情、儿女情,一切都让人醉在其中。但是许多人由于种种原因,留在工作和学习的地方,不能回家过年。
今年春节,你回家过年吗?以下是本报记者采访的各行各业的人们的过年情结。 

 耿才海:坚守岗位  忠孝无法两全

 


  每逢节假日,广大民警总是最忙碌,为了千家万户的平安祥和,他们日夜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对他们来说,“年”这个字眼儿,更多的是交通线上的疏导、路口街头的巡逻、突发事故的救援、110服务台里的忙碌和派出所里的坚守。
  耿才海,金钟镇冒水村人,今年40岁,2007年到威宁六桥派出所工作,负责六桥所案件办理工作。
  耿才海告诉记者:春节期间,除了各项常规性的工作外,值班的指挥民警还得负责做好全区范围内重大突发案(事)件处置的指挥调度、信息报送传达。节日期间很多人会燃放烟花爆竹,值班民警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负责火灾隐患的排查及警情处置,节日期间有市民会走亲访友,聚会饮酒,因饮酒过量引发的警情年年不少,而外出聚餐,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被盗的案件也不少。
  今年春节耿才海要坚守岗位,他也想家想念亲人,虽然不能回家与父母家人团聚,但是他的工作得到了父母、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自己觉得心里很踏实。
  孩子对于耿才海来说很陌生,他每个月只能陪伴孩子两天时间,有时候回到家孩子甚至都不愿意见他,耿才海感觉亏欠了孩子很多。陪伴耿才海的只有值班,加班以及处理各种案件。大多时候耿才海都是通过电话或者QQ的方式和家人“见面”,母亲今年85岁高龄了,身体又不是很好,耿才海只能“挤”时间偶尔回去看看母亲,总觉得自己没能尽到孝道。
  同耿才海一样的民警还有很多,他们春节也不能回家,每一名民警都舍弃自己的小家,照顾好大家,齐心协力,不分警种,在值班室、报警车、街面巡逻等各自不同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
  当记者问到耿才海有什么想要对家里人说的时候,他只说出“爸妈……”就已经哽咽了,其实我们都知道他想说什么……他多希望可以回到家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可这对于一线民警来说又是多么“奢侈”。
  耿才海说,自己多希望是电影《人在囧途》里面的王宝强,不管怎样的艰难险阻,有钱没钱都能回家去过年,陪伴父母亲,陪伴妻儿。电影看了无数遍,他还是没能回家过一个好年。
  总有那么一群人,为了“万家团聚”,必须舍弃牵挂。他们是丈夫、是妻子、是父母、是儿女,是和大家一样的普通人。坚守岗位,于他们而言虽是职责所在,却尤显担当——把温暖送给千家万户。


李玉江:坚守岗位的“红门铁军”
 


 
  当我们回到家中享受着浓浓的年味和暖暖的亲情时,有没有想过,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因为工作原因放弃了与家人团圆的机会,他们就是被称为“红门铁军”的消防官兵。
  李玉江,消防大队接处警平台工作的一位班长,贵州遵义人,今年27岁,2013年11月入伍到威宁消防大队工作,现已参加工作有7年时间了,目前他主要负责119的接处警工作。
  李玉江还未结婚,甚至没有时间去谈恋爱,作为消防部队的一名官兵,一年365天坚守岗位是职责所在,每天都是工作24个小时。他每年除了一次探亲休假外,只能坚守岗位,晚上休息的时候就通过QQ或者打电话的方式跟家里人报个平安,说点家常话。
  李玉江家中就剩下老母亲一人了,父亲在他当兵那一年因病去世了,母亲今年55岁,身体不怎么好,常生病,有时候他真想回家去陪陪母亲,但是没办法,工作需要他一分钟都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
  “母亲含辛茹苦养育我成人,现在的工作虽然是艰苦了一点,但是我一点都不后悔,我已经把工作当作是我的‘母亲’了,母亲也希望看到我这样,我是母亲的骄傲,其实我真的很想对母亲说一句话‘妈,您辛苦了,儿子不孝不能随时在您老身边陪伴您,但是请您放心,儿子现在很好,有部队的战友陪着,也希望您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儿子有时间一定回家看望您老’。”李玉江说。
  李玉江今年过年又得在部队里了,这几年和战友们在一起过年很有家的感觉。“我们今年的年夜饭会搞一个特别的活动,让每一位战士都和家里来一次视频通话,给家人报平安,和家里人说说话,我们还会弄一个集体的会餐活动,一起喝饮料、嗑瓜子、唠唠家常,年夜饭过后我们都会集体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李玉江一直想着,只要能回去,就多带着母亲出去旅游,让母亲感受一下外面的世界,多陪伴母亲,陪她多说说话。说起在部队过年,李玉江有些开心,但也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也许过年和家里人在一起才是最幸福的。他告诉记者,回家与妈妈吃团圆饭的感觉真的很好。

 
 蒋建华:家人在等我吃年夜饭

 

 

  蒋建华,湖南岳阳人,今年48岁,来威宁工作9年,是“道道全”牌食用油威宁市场销售经理,负责“道道全”牌食用油的销售、管理。
  蒋建华的家里还有年过七旬的父母,操持家务的妻子和3个可爱的孩子。平时蒋建华都在外面东奔西跑,一年中很少回家,电话是他和家里人唯一联系的方式。
  工作性质决定工作现状,蒋建华端午节和中秋节几乎没有回过家,用他的话来说,越是节日自己越忙。但是在他家里一直不变的是每年春节,不管多忙,他都一定回家。这是他们一家人的约定。
  蒋建华说,作为一个男人,自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有责任也有义务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面对压力,必须打拼,必须坚强,即使流血也不流泪,纵然被打落门牙也只会和血往肚里吞,绝不会给家里人添堵。在累了、痛了的时候,只能悄悄蜷缩在无人知晓的阴暗角落里,独自抽着寂寞的烟……但是回家,是风吹不倒,雨打不垮的决定。
  今年过年,蒋建华要腊月二十九才能回家,将要驱车13个小时,行驶1200多公里,才能看到父母、妻子和3个可爱的孩子。但是无论多远,只要回家,他的心里就溢满幸福。当看到家里人都在等他回来的那一刻,所有旅途的疲惫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年来忍受的苦难都算不了什么,所有解不开的忧愁都烟消云散了。
  到家时,年夜饭或许已经准备好了,蒋建华最喜欢的一道菜——无骨腊肉,母亲每年都会为他准备,那道菜里有母亲的味道,那是漂泊他乡永远都吃不到的味道,那是他在梦里最回味的菜肴。
  蒋建华很享受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的时光,大家都尽情地说着、喝着、笑着、闹着,其乐融融。而每当此时,浓郁的亲情常常使他把持不住而一醉方休。母亲尽管不停地埋怨,但心中更多的是幸福和满足。父亲边畅快地抿酒抽烟边慈祥地微笑,花白的头发和深深的皱纹里似乎也绽放着喜悦和满足。
  能够与自己的老人、妻子和孩子在一起,还有什么比这更珍贵的呢? 

 
 孙秋云:载满年货回家过年
 

 
 
  今年35岁的孙秋云是河南南阳人,20多岁出去打工,在广州与麻乍小伙朱勋华相识、相恋到结婚,并跟随丈夫一起来到威宁。
  结婚10年,他们不仅有了自己的孩子、房子,也有了属于一间自己的包子铺——粗粮一号。
  2016年经朋友介绍,孙秋云加盟了“粗粮一号”店,并于当年9月9日正式营业,主营有菠菜汁包子、红豆卷包子、粉丝包子、热狗包子、紫薯包子等10多种特色包子,因为店内生意红火,她还请了4个小工帮忙。
  现在3个孩子都在阳光小学读书,因麻乍镇距离县城不远,他们随时都可回家与老人团聚。但是过年意义不同,他们每年腊月二十六或二十七就会回家。
  丈夫会提前拟好年货清单,有肉类、蔬菜类、零食类、水果类、烟酒类、孩子的玩具等,她则会给老人和孩子准备衣服,还有每年必买的春联、福字、炮仗、烟花、香烛、鞭炮等。    
  回家这天,她和丈夫一大早就上街采购年货。前来城内办年货的人,是一簇接一簇不断涌来。城内的超市、批发场所等地,生意特别火,熙熙攘攘的人群早已挤得水泄不通。她和老公也趁着这热闹挤在了人群中。不为别的,只想为乡下的公公婆婆添置些年货。
  购物齐备后,一家5口就载着满满的年货回家过年了。
  她说一回到村里,小小的房子里就挤满了大大小小19个人,丈夫的四个兄弟家都在一起过年,年夜饭也要摆两桌。    
  农村过年时很热闹,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放烟花,大人小孩都会出门凑热闹。
  老家有守岁的习惯,睡前总要吃一顿宵夜,炒饭或面条。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的下面、有的做臊子、有的切葱。而孙秋云负责收拾年夜饭的“战场”,好腾出地儿来吃宵夜。
  吃完年夜饭后,孙秋云就会给远在河南南阳的父母打电话,问问家里人过年的情况。
  她想,这样的日子能够永久地持续下去多好,父母永远健健康康多好。
  大年初三时,孙秋云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陪丈夫走亲戚。丈夫是个重感情的人,许多我叫不上名字的亲戚,丈夫都要一一走到。
  走得多了,她这个外地人也与亲戚些熟络了,感情也好了。 


 韩向田:永远走不出父母的牵挂
 

 
 
  23岁的韩向田是云南省宣威市阿都乡的一名小伙,2016年到威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贵农网”工作,主要负责产品销售。
  初出学校,进入职场,韩向田遇到了很多困难,他说自己在工作不顺利、压力大、累的时候都特别想家。想家的时候就给父母打电话或者视屏,但都会装作很开心的样子,不想让父母觉察自己的委屈。
  今年韩向田所在的公司要25号才放假。他已经提前在网上买了25号晚上的火车票,坐到宣威市,再转汽车到阿都乡,然后步行3小时才能到家。预计26号晚上就能到家。
  “爸妈,我回来啦。”这是韩向田回到家里必说的第一句话。
  一想到过年时与父母围坐在一起,父亲靠在母亲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炉上,火炉中燃烧的炭偶尔发出响动的情景,韩向田就觉得温馨无比。
  韩向田告诉记者,有一年他在宣威市实习,临近春节了,公司里却接了一单很急的订单,为了能赶完这批订单,在大年晚上能和家人团聚,自己和公司里的一部分人没日没夜地干,眼圈都熬红了,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大家共同的心愿就是尽快完成这批订单,尽快赶回家陪父母和家人过年,等他加班加点完成这批订单。兴高采烈地准备回家时,到车站一问,发往家乡的最后一班列车已经发出2个多小时了。
  想着家里的父母正望眼欲穿地在等他回家过年,急得在车站团团转。无奈之下,他决定借同事的摩托车回家。
  等他赶到家时,父亲站在门口焦急地张望,家里年夜饭一口也没有动,那一刻,他的眼泪忍不住地往下流,那一刻,他突然明白:儿女回家过年,是父母心中的等待!
  韩向田告诉记者,小的时候他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是奶奶把他带大,现在父母回家了,自己又得出去谋生活,很少有时间在她们身边,当他有一定积蓄的时候就会把父母接到自己身边陪伴他们。
  这次回家过年,他会带上威宁火腿、荞酥、鱼包虾,他还专门给父亲带了乌撒烤茶,年后他决定陪父母到处逛逛,开开心心地玩几天。

 
 赵婵淋:为了别人能回家自己不回家

 
 
 
 
  回家的路是迷茫的,售票员的心来自远方。火车票,飞机票,一票难求。不少人排了几天的队,却也未购得。看着站在车站的人们,望着归乡的列车,渐渐的消失在眼前,内心涌起了悲伤。 
  赵婵淋,一个来自云南昆明20出头的小姑娘,来威宁火车站已经有一年多了,去年就没能回家陪伴父母过节了,今年还得一如既往地在售票窗口坚守着。
  车站每天都是三班倒,一个班就只有3个人,赵蝉淋负责的是白班,一个班下来有上百人买票,有时候忙得连上则所的时间都没有。
  放在桌子上的水杯里的水总是没有变少,不是赵蝉淋不想喝,她忙得只能随便抿一下润润嘴唇。“有时候会特别忙,喝多了水就想上厕所,但是旅客的时间很宝贵,特别是春运期间,如果去上厕所耽误了旅客买票的时间,导致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这样的结果我不想看到。有时候看到一些旅客差几分钟买不到票的那种心情,我心里特别难受,如果我不去上厕所,那也许他们就可以买到票。”赵婵淋说。
  当记者问想不想回家过年时,赵蝉淋哭了, “我很喜欢我现在的工作,能帮助别人买到回家的票,觉得很满足。我也很想回家看看父母” 。
  在火车站,看到的都是行色匆匆归家的人,想到今年春节还要上班不能回家时,赵婵淋心里有些酸涩。
  “大年夜我刚好上夜班。无法和父母吃年夜饭、看春晚。”赵婵淋说,“妈妈很想买张票赶过来陪我过年,但我看到春运这么多人,劝她还是别来了。其实我好想说,妈妈您来吧,我真的好想您们,很想跟您们过年,吃团圆饭。”
  说道这里的时候赵婵淋匆匆走了,她很忙。
  同赵婵淋一样,还有很多人今年也是不能会家过年的,王晓凤,山西人,90后的姑娘,加上今年已经有8个年头没有回家与父母团聚了,她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作奉献,平凡的工作岗位,不平凡的感人。
  王晓凤告诉记者:父母亲都是50多岁的人了,父亲还有心脏病,有时候真的很担心哪一天回到家里却看不见父亲了。家里离这里2500公里,回一次家就像是大迁徙一样。
  现在王晓凤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有时间回家陪陪父母,哪怕只是说说话,看看电视,心里都会很开心,她每天最爱听的歌就是陈红的《常回家看看》,她说这首歌已经唱到她的心坎里去了。
  当记者走出车站广场时,电话响了:“儿子,回家吃饭,然后我们准备过年的一些东西吧。”此时,我感到自己是多么幸福!家,承载美好愿望,但一群为了让别人能幸福过年的人,仍坚守自己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