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2-04

威宁“五措并举”打造山水城乡

作者:马永坤 时间:2017-02-04 阅读:204


   本报讯(通讯员 马永坤) 近年来,威宁始终坚持推进绿色发展,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建设生态文明,全力建设生态保护绿色发展高地,努力走出一条速度快、质量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子,“五措并举”打造山水城乡。
  发展绿色经济,厚植生态文明新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利用型产业,加快发展山地旅游业、大健康医药产业、生态高效农业、林业产业、饮用水产业、循环高效型产业、原材料精深加工产业、绿色轻工业、再生资源产业,大力发展低碳清洁型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新型建筑建材产业、环境治理型产业、绿色园区建设、绿色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服务。
  打造绿色家园,建设生态美丽新城乡。建设山水城市。按“治、建、管、改”的要求,加快推进草海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确保每年有形象进度、三年有较大效果、五年有初步成效,进一步提高城市品位。打造绿色小镇,分类编制示范镇、中心镇、卫星城镇和小城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合理安排绿色小镇建设规模,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拓宽绿色小镇发展空间,充分运用市场手段经营城镇资源,实现可控的、良性、持续的开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按照“依山傍水、显山露水、亮出田园风光”的理念,大力实施“小康六项行动计划”,以垃圾、污水处理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建成一批设施完善、产业兴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魅力独特的宜居宜业宜游乡村,让美丽乡村成为幸福生活的家园,确保到2020年美丽乡村创建覆盖100%的行政村。构建和谐社区,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社区建设理念,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新型社区。
  健全绿色制度,构建生态体制机制新体系。健全绿色发展法治规范,改革绿色发展管控机制,完善绿色发展市场规则,构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用好绿色发展开放平台。大力加强绿色发展开放合作机制建设,充分借鉴其他地区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领域成功经验及技术,不断深化与外界在能源开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污染物排放交易等领域的合作,着力引进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无污染、低能耗、高回报的项目。继续推进美丽威宁建设,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加快健全有利于我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不断提升草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筑牢绿色屏障,构建生态安全新格局。大力实施“青山”工程。深入开展“绿色威宁”行动计划,全面推进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森林改培、石漠化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森林抚育、山体生态修复、战略储备林建设、山区综合开发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扩大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力争2020年完成森林资源保护420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150平方公里,实施绿化造林1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建立森林保护长效机制,深入推进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湿地建设,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生存环境、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大力推进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周边、重要旅游景区景点、城镇周围、园区附近、边界地区和风电场等重点区域生态修复。 大力实施“蓝天”工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建设管理,推进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重点整治工业废气、建设工地扬尘、道路扬尘、矿山砂石厂扬尘、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等,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依法依规推动水泥、冶炼、采选等行业落后产能退出,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的资源性行业的项目准入,做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主要污染物的减排工作,充分发挥森林、湿地的固碳、吸碳、储碳作用。大力实施“碧水”工程。全面推进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治理,加强三岔河、可渡河、牛栏江、洛泽河等境内流域污染防治,继续实施三岔河流域环境保护工程。强化污染物排放控制,推进城乡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建立乡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积极推进工业废水、废气、噪声、土壤、农业面源等污染防治。到2020年城镇垃圾处理率达9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强化水资源统一调配能力。强化河湖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增强水域湿地生态功能,加快草海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实施县城北门河改扩建工程对水域和护岸进行生态治理,恢复和改善城市水体功能和质量。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统筹做好多蓄水、供好水、治污水、防洪水、节约水“五水”文章,保障城乡居民饮水用水安全。大力实施“净土”工程。建立土壤污染监测体系,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计划,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保护农田生态,加大对退化、污染、损毁农田的改良和修复力度,提升耕地质量。加强种养殖业特别是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开展化肥农业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推广绿色生物防控技术和专业化防控统治,扶持和推广有机肥、生物农药的生产和使用。对已经使用的非降解地膜使用人工清除。降低农业污染程度。全力推进我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治理工作,对全县范围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治理,积极申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采煤沉陷区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大力实施矿山复绿工程及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制定威宁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规划,按照综合规划、逐步推进的原则,着力解决采煤区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全面实施搬迁安置、生态修复、土地复垦、造林绿化等综合治理,逐步恢复和改善采煤沉陷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新型现代化小城镇。
  培育绿色文化,树立生态文明新风尚。培育普及绿色理念。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大力开展文明县城、卫生县城、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创建和生态县、生态乡、生态村等创建工作,示范带动各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鼓励和引导各级单位和城乡居民广泛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村寨、绿色家庭等群众性系列创建活动,组织开展最美森林、最美河流、最美高速公路、最美村庄、最美社区和古树名树等绿色评选活动,让各类活动成为吸纳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推进绿色消费,倡导绿色消费观,引导城乡居民广泛使用节能节水节材产品和可再生产品,限制过度包装商品,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在各行业广泛开展反浪费行动。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推进全民健身,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提倡节俭办婚丧喜庆事宜,推进城乡殡葬改革,弘扬文明节约的社会风俗。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厉行勤俭节约,降低能耗标准和能耗预算,推行绿色节能办公。到2020年,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人民群众对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获得感显著增强,实现大生态与大扶贫、大数据、大旅游协同、一体发展的山水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