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的致富带头人
作者:祖文韬 龙胜 时间:2017-02-04 阅读:214
乡亲们的致富带头人
——大学生村官卯海军创业带农致富记
记者 祖文韬 龙胜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在草海镇卯关村蔬菜基地里,三三两两闲不住的村民已在整理土地,到处一派繁忙景象。该村去年年底新上任了一位年轻的村支书,虽然是“新官”,但说起他全村村民都对他的创业带农致富经历赞不绝口。近日,记者深入卯关村,见到了这位年轻的大学生"村官"——卯关村党支部书记卯海军。
放飞青春梦想的“娃娃”村官
1986年出生的卯海军,2008年7月从贵州警官职业学院法律系毕业后就去深圳打工。2009年听说家乡要实施“一村一大”计划,招收一批大学生到农村去,他把想当村官的这个想法和家里人说了,遭到了父母强烈的反对。在父母的眼里,只有考一个安稳的工作,端上“金饭碗”,吃上“国家饭”才是一件光耀门楣的事情,去当村官显然有些“大材小用”。 但通过多次和父亲的沟通交流,卯海军很快就得到了父亲支持。
“在做通父母的思想工作后,2009年我报名参加考试,幸运地被选上了,成了东风镇抹倮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主任助理。从2009年算起,我已经在农村摸爬滚打快8年了。”卯海军说。
抹倮村距离县城有50多公里,整村都以种植为主,剩余劳动力都输往沿海一带,生活条件较为艰苦。面对这些问题,卯海军主动找到其他村干部一起寻求发展对策。在两个星期时间里,他挨个走访了村里的农户,了解他们的发展意愿。
“在我走访熟悉村里情况的时候,有的村民热情接待了我,也有的村民应付甚至不欢迎我。走在路上,有时候听到他们在背后说就这么一个小娃娃,能干个什么。”
听了这些话,卯海军心里自然不好受。但仔细一想:自己一个外村人,才23岁的小青年,在有些群众眼里确实是个小娃娃,凭什么让老百姓接受呢?卯海军心里憋了一口气。他告诉自己:必须做点事,让老百姓认可自己、接受自己。
在走访中,卯海军了解到,该村在种养殖方面基础较好,但是传统的种养殖模式,缺乏科学技术,经济效益较差。
在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卯海军积极与镇、村领导干部联系对接,到有关部门跑项目。在卯海军和其他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抹倮村安装起了电视远程教育视频,人们可以随时观看外界种养殖方面的技能,学习怎样种、怎样养、怎样管理、怎样进行病害防治等,从而提高村民的种养殖技术,推动全村人民一起致富奔小康。
“到了抹倮村后,我告诉自己:要做一名村民‘不让走’的村官,通过踏踏实实努力,让老百姓真正富起来。”卯海军说。
因为工作需要,2011年卯海军被调离抹倮村。
“那两年,我工作很顺利。”虽然年纪不大,但卯海军已开始了怀旧。
为百姓致富“投石问路”
2011年,卯海军被调到草海镇银龙村任村主任助理,并于201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银龙村距县城较近,具有较为良好的道路交通等区位优势,但产业方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老百姓还是以传统的方式种植马铃薯这些没有多大经济价值的传统农作物为主。
看到这一现状,卯海军动起了脑筋:自己的出生地卯关村距离银龙村不过三四公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地肥沃,何不利用工作之余动员村民一起整合资源发展产业,带领百姓一起致富呢?
说干就干,卯海军在卯关村联系了四个志同道合的村民,采取“五户联户”的方式,筹集资金成立了“家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至此,卯海军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但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初,卯海军同样困难重重,资金缺乏,流转土地困难,百姓不理解,群众不支持。加上自己年轻,缺乏经验,很难取得群众的信任。面对这一切,卯海军暗暗叫劲:我要带领大家富起来。
从此,他开始没日没夜地从网上了解到旱地蔬菜的种植技术,多方筹集资金,小面积分类进行试验种植,带头跑市场联系销路,一切有序推进。
2016年,卯关村全村蔬菜总种植面积6000多亩,年产蔬菜7.3万吨,产值达5110万元。白萝卜、荷兰豆等蔬菜成熟后由村里的合作社“订单收购”,村民无需担心“销路”问题。
看到卯海军超乎同龄人的沉稳,蔬菜种植也一步步取得成功,当地村民终于慢慢地认可了卯海军,纷纷要求加入,也有的主动要求把土地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给合作社,然后自己再到合作社打工,每天赚取60元至80元不等的工钱。
青春在创业的田野里绽放
经过几年的打拼,卯海军的合作社越做越大。现在,卯海军常年种植的各种蔬菜都在2000亩以上,尤以白萝卜的种植规模最大,还大量种植莴笋、花菜、娃娃菜等,他总是刻意错开季节,卖到最好的价格。
“白萝卜一年可种3季,过完年开始种第一季,生长期有70天左右,每亩地可产6吨至7吨,每吨均价在1400元左右,如果遇到价格好的一季,收益还会更高。总之,1亩地白萝卜每年纯收入保证在8000元左右是没多大问题的。”卯海军告诉记者。
2016年11月,卯海军赢得了镇政府和全村村民、党员的认可,当选为卯关村党支部书记。
对此,卯海军表示,作为一名带领村民创业的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中要有勇、有谋、有良知,要勇于尝试、不怕失败,要善于谋事、目光长远,要心里始终装着百姓,从一点一滴做起,带动百姓为改变家乡面貌而努力。
正是看到了这位大学生"村官"的"实力",现在一些党员和村民现在经常要找大学生 "村官"坐坐,谈的话题由过去"吃低保、说闲话"变为了"要致富、要创业"。
2016年,卯海军的蔬菜基地内日用工常年都在150人左右,多的时候每天能达到500人以上,仅2016年他们合作社就发出工钱150多万元,有效带动了周边200多个家庭增收致富。
此外,全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已达17个,实现了全村覆盖,辐射带动了同心村、民族村、郑家营村等多个村1000多户农户,解决了4000余人的就业问题。同时,通过帮基地或合作社打工,不少农户已掌握了蔬菜等新型农业的种植与管理技术,如今,在卯关村越来越多的农户在给基地或合作社种植与管理的同时,自己也在试着种植,一旦试种成功,他们就会放弃打工,自己向周边群众流转土地,建设基地大干起来。
正因为如此,卯关村的蔬菜基地建设在不断地扩展,规模也越来越大,不少农户还拥有了竞争意识,尽量避开别人种植的品种,不断提高蔬菜的种植与管理技术,种出高质量高品质的蔬菜,以满足市场与消费者的需求。
“以前没有合作社这个环节,因为农村专业合作社在闯市场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大。但我们在创业过程中发现,合作组织在带领农民种地上有优势,合作社带头人不仅自己是种地能手,还能够在公司和农户之间发挥强有力的纽带作用。”卯海军说。
如今,说起这位年轻的村官,全村没人不竖起大拇指。他带领当地村民探索出了一条“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实现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目标,成为当地产业示范带动脱贫致富的一个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