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2-06

定格石门“2016”

作者:沈光勇 时间:2017-02-06 阅读:270


 定格石门“2016”
——打开“时代快门”见证“石门变迁”
本报记者 沈光勇/文

  时光不言,岁月匆匆。曾经,这里饮水困难、电力不济、交通闭塞,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历史欠账大,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极端低下,是贵州省位置最偏远、贫困程度最深、扶贫任务最重的乡镇之一,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中最贫困的极贫乡,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全省脱贫攻坚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和重要“决战点”。
  如今,一次次的汗水和泪水的叠加,让石门旧貌换新颜,变得熠熠生辉。每一个成功都伴着汗水,每一份喜悦都激动着眼泪,每一次快门的跳动都是石门人新的开始。
  2016年,金猴辞岁,回首过去,石门乡迎来了发展变化最大、建设速度最快、民生民计向好、群众安居乐业的一年。这一年,神猴送祥瑞,春早人更勤,石门人民脸上是满满的获得感。
  一年来,该乡围绕“3222”发展目标,以“五个一批”为抓手,以“111122”为产业发展方向,以“五子登科、精准小康”为标志,推动当地由“精准扶贫”向“精准小康”跨越,全面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高地。
  工作措施上,采取“三进三增俯身子、五看机制梳辫子、三级自治探路子、五子登科瞄靶子”的有效办法,干部群众群策群力,攻坚拔寨,决战石门,不忘初心,冲锋陷阵。
  以水电路讯房寨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产业优化调整齐头并进,托起产业扶贫大格局,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干部士气不断发生新变化,党员群众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新状态,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大显身手、争当先锋,形成了“敢向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敢向快的赛的战斗”氛围,并紧紧围绕“精准”二字“精准”作战。
  岁月渐渐隐去,乡愁慢慢变浓。石门乡正在执着于后发赶超,攻坚克难,抓铁留痕,踏石有印,奋力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目前,该乡“凝心聚力、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勇于争先”,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啃下“硬骨头”、攻克“决战点”、打好“攻坚战”,确保到2018年实现全乡1312户4821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所有贫困村,奋力打造“人民富裕、生态良好、产业优化、环境宜人、风尚文明”的改革发展升级版。
  本期威宁每日新闻通过一幅幅感人的画面,记录当地群众的所愿所盼,记录当地一年来的发展变化,留下了永久的记忆,打开“时代快门”,见证“石门变迁”。
 


石门之变 (陈仕祥 摄)




外来访客 (陈仕祥 摄)




寻访石门印痕 (沈光勇 摄)




喜获丰收 (吕黔敏 摄)




新年表情 (沈光勇 摄)




问大地要同步小康 (沈光勇 摄)




建设中的云炉小学 (祝庆 摄)




新营苗寨迁新家 (罗春卫 摄)





建设新家园 (罗春卫 摄)




女姑秋色 (朱显德 摄)




求学之路 (吕黔敏 摄)





新平印象 (祝庆 摄)




小病不出村 (陈仕祥 摄)





通村油路 (祝庆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