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贫困书精彩 发展实现新跨越
作者:何欢 时间:2017-02-07 阅读:401
决战贫困书精彩 发展实现新跨越
——威宁自治县脱贫攻坚纪实
本报记者 何 欢

群众乐在新农村

几个孩子在东风镇美丽的小集镇上玩耍

贵州首个光伏电站——威宁平箐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在校准太阳能电池板

推进旅游产业扶贫,板底乡游人如织

游客在龙场镇苹果基地摘苹果

草海综合治理,使草海天蓝水清,旅客不断增加

航拍的银龙幸福小镇

技术人员在石门乡精准扶贫百万蛋鸡集体经济产业园鸡舍里巡查

石门乡女姑村三膜早熟马铃薯大棚在大地上纵横交错,美如画卷

县城一角

群众乐在新农村

几个孩子在东风镇美丽的小集镇上玩耍

贵州首个光伏电站——威宁平箐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在校准太阳能电池板

推进旅游产业扶贫,板底乡游人如织

游客在龙场镇苹果基地摘苹果

草海综合治理,使草海天蓝水清,旅客不断增加

航拍的银龙幸福小镇

技术人员在石门乡精准扶贫百万蛋鸡集体经济产业园鸡舍里巡查

石门乡女姑村三膜早熟马铃薯大棚在大地上纵横交错,美如画卷

县城一角
聚焦威宁,城市高楼拔地而起,乡村道路联通万家,一项项产业富了群众,一幢幢新居美了乡村,贫困人口减少了,群众笑容增多了,一个崭新的威宁展现在乌蒙大地,威宁正书写着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省市的坚强领导和省委书记的亲自挂帮下,在九三学社中央、农业部、国家扶贫办、招商局集团、国家开发银行等各级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抢抓重大历史机遇,怀感恩之心、立奋斗之志,大力弘扬威宁精神,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新跨越,向着同步小康宏伟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打好脱贫攻坚 只为决战贫困
春节前夕,石门乡高潮村村民李文元一家搬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新房里过年。宽敞明亮舒适的新房令他感慨:“搬到新居后,就像住在城里一样,生活方便了,交通便捷了,子女上学也近了。”李文元一家里靠种植中药材,在石门乡精准扶贫百万蛋鸡集体经济产业园务工,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脱贫致富充满希望。
2015年8月以来,石门乡掀起了脱贫攻坚热潮。如今的石门,基础设施发生巨变,产业发展风生水起,民生事业快速发展,人的精气神不断提升。
迤那镇也是如此。如今的迤那正弹奏出发展的动人乐章,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迤那镇共组织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发展项目749个,完成投资13.1亿元。2016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7万元。
石门和迤那是威宁决战脱贫攻坚的缩影。
近年来,威宁全面开展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深入推进“32669”计划和精准扶贫“十项行动”,五年减少贫困人口41.99万人。2013年实现整县省级“减贫摘帽”,截至目前,19个乡镇实现省级“减贫摘帽”。2016年预计农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7862元、24148元,年均分别增长13.98%、11.24%。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从66%提高到83.68%。
经济社会发展,威宁从改变基础设施“破题”。五年来,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城镇化率提高到40%。“一个机场、四条铁路、五条高速公路”的立体交通体系正逐渐形成,实现了村村通油(砼)路、组组通公路。开展美丽乡村创建314个,建设“贵州民居”4万多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164户、10510人;建成保障性住房13237套,实施棚户区改造12212户,改造农村危房12.3万户。
经济发展让民生得到了极大改善。五年来累计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3.58亿元,新增校舍158万平方米,招考特岗教师11339名……教育条件不断改善。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综合医院,新建、扩建、搬迁一批医院和乡村卫生院(室);新农合参保率超过98%,大病保险、校医实现全覆盖。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留守老人关爱救助保护实现全覆盖。文体广电事业健康发展,文化艺术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信息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多彩贵州“广电云”村村通工程实现全覆盖。
抓好生态建设 探索绿色路径
冬日草海,碧水蓝天,万鸟翔集,是草海湿地最美的季节,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观鸟旅游的胜地。
近年来,威宁大力推进草海环境综合治理与保护,《贵州草海高原喀斯特湖泊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草海综合治理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组建了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工委、管委会和草海保护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更好地推进草海治理与保护。
威宁重点突出‘治建管改’的草海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推进截污治污、违建疏堵、环境整治及移民搬迁、退耕还湿、生态修复、文明素质提升‘六大工程’建设,加快实施“三阶段一目标”工作计划,争取早日还草海一湖清水。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是坚持这样的发展理念,威宁在大力推进生态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绿色发展路径。
五年来,威宁大力实施“绿色威宁”行动,完成石漠化治理111.05平方公里、营造林56.8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5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5.5%,脆弱的生态逐渐得到恢复。
伴随生态建设大力推进,威宁的绿色发展路径逐渐清晰。巨大的风车在巍峨的山巅吞风吐电,成为威宁绿色能源开发与应用的靓丽名片。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相继跟进,总装机容量达120万千瓦、在建46.3万千瓦,累计发电量达47.26亿度、实现产值29.17亿元。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做大做强自身的优势绿色产业,建成7个省级农业园区。
马铃薯过去是威宁贫困的象征:干沟冷箐,洋芋当顿。如今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带领群众发展,“土疙瘩”变成了致富“金蛋蛋”。冷凉蔬菜进入了沿海一带市民的餐桌。经果林、中药材、畜牧业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绿色产业不断拔节。以草海景区为龙头的旅游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蓬勃发展。
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威宁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和省委主要领导对威宁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为统揽,着力抓好脱贫攻坚、草海综合治理和重大项目建设“三件大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进程,努力建设实力威宁、活力威宁、宜居威宁、美丽威宁、幸福威宁,努力把威宁建成中国休闲度假旅游基地、中国南方马铃薯种薯基地、中国中药材种植基地、南方高原生态苹果基地、贵州绿色能源基地和云贵川毗邻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实现威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