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结合唱新歌
作者:李玉荣 时间:2017-02-08 阅读:196
文旅结合唱新歌
——威宁浓墨重彩打出“文化+旅游”发展牌
记者 李玉荣
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又是展示和传承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文化旅游作为一种富含文化内涵的综合性旅游活动,它既是人们对目的地文化的一种阶段性感知和体验过程,也是人们对审美情趣和民族文化情感的一种诉求与表达。发展文化旅游不仅可以弥补纯自然风景旅游的不足,还可以陶冶游客情操,并能给目的地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里有被誉为原生态“全球十佳观鸟圣地”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草海,有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撮泰吉》,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彝族向天坟,有被西方誉为“海外天国”的石门坎;这里还有中国南方最大的天然草场百草坪和马摆大山;还有贵州母亲河乌江源头石缸洞;彝族民歌《阿西里西》更是传唱海内外……这里就是贵州威宁。
近年来,威宁紧紧围绕“清凉草海、养生福地,百鸟之都、阳光威宁”的旅游发展定位和“一核五线五区”的发展思路,浓墨重彩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业,通过不断打造景观景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成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体育赛事,在丰富全民生活的同时,持续带来了旅游热潮,拉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单说刚刚过去的2016年,威宁文旅结合更是精彩不断。
这一年,威宁第二届“撮泰吉”旅游文化艺术节暨第三届中国支嘎阿鲁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欢聚草海之滨,共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撮泰吉”的神秘,共讨支嘎阿鲁文化的神奇。雄奇秀丽的高原风光,温情浪漫的草海风景,特色各异的民族风情,丰富多彩的原生风味,以及神秘乌撒的生机与活力,给大家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弘扬了悠久的彝族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挥彝族文化在贵州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这一年,以“贵州动起来·威宁——为决战贫困而奔跑”为主题的2016年全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暨威宁万人长跑活动在草海湖畔隆重举行。10000多名长跑选手围着草海奔跑,不仅享受到了运动的乐趣,还将草海的风光一览无余。
“贵州省田径中长跑训练基地”文化体育经济效应日趋凸显。之后国庆长假黄金周期间,威宁共接待游客22.163万人次,同比增长78%,旅游综合收入约1.5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草海景区接待游客17.843万人次,同比增长80.5%,旅游综合收入约1.2亿元, 同比增长79.8%。
这一年,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青年歌手、贵州旅游文化大使、威宁旅游形象大使阿鲁阿卓在百忙之中,回到家乡威宁,为威宁拍摄了两部展现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风情和山水美景的宣传MV。MV里,草海的飞鸟水草、板底乡的撮泰吉和铃铛舞,毕摩祭山以及马街村的酒礼舞和撒麻舞等等,为素来神秘的威宁大地揭开又一层面纱。
这一年, 主题为“相约浪漫草海·唱响美丽威宁”的2016中国·威宁草海放歌演唱大赛经过36场的精彩角逐,12场月赛的巅峰对决后完美收官。
这一年,一系列文化活动后,“文化+旅游”的经济效应满满。2016年,威宁共接待游客643.94万人次,同比增长43.09%;旅游综合收入65.75亿元,同比增长40%;
2016年12月30日晚,威宁浓墨重彩地举行了草海国际观鸟节开幕式暨“放歌乌撒·情满草海”跨年演唱会。成为威宁狠抓“文化+旅游”发展的典型。
文旅经济效应吹糠见米。活动过后,威宁2017年元旦小长假共接待游客10.38万人次,同比增长48.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00万元,同比增长51.3%;其中草海景区接待游客6.5万人次,同比增长4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690万元,同比增长60.8%,实现了2017年旅游的开门红。
一系列大动作,在全方位地向游客宣传和展示威宁秀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淳朴的民俗风情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威宁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事实上,这样文旅结合的精彩总是不断上演。
2017年春节期间,威宁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上晴好的天气,文化旅游惊喜不断。威宁共接待游客28.87万人次,同比增长53%,旅游综合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草海景区接待游客17.9万人次,同比增长95.3%,旅游综合收入6967.42万元,同比增长41%。
目前,日渐健全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正有力书写着威宁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