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张广怀:诚信小伙的南京故事
作者:沈光勇 陈逍 时间:2017-02-08 阅读:267
诚信小伙张广怀,千里还钱只为问心无愧。去年12月,小海镇营丰村的21岁小伙张广怀和母亲一起,怀揣3万块钱从家前往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偿还了拖欠一年的医药费。
这个暖心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广泛的传播,有媒体评价说:“少年穷,但诚信在心。”
目前,张广怀和母亲还在南京打工,春节也没有回老家。追踪张广怀的南京故事,只为探究这个千里还钱的诚信小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时间回溯到还钱当时,张广怀把欠医院的3万块钱交到了住院期间的管床护士手中。“这是你之前的欠条,现在还给你了。”护士给了他当初写给医院的欠条。
“是,我记得。这是2015年12月份的时候,好像是平安夜写的。”当闲聊起当时欠条的事,张广怀说。
还钱以后,张广怀就留在了南京。2015年把手术做完后,他的身体状况已经大大好转,不像以前那么虚弱,他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工作挣点钱。
南京的媒体报道他还钱的故事后,很快就有一家火锅店给他提供了一个传菜工岗位,每个月3000元钱的工资,他和母亲就这样在南京留了下来。还给医院的3万块钱来自银行贷款,这是张广怀急于工作挣钱的原因。
“就想把工资存起,慢慢地攒、攒、攒,攒到够数目的时候,把银行里面的贷款还了。”张广怀说。
“他们有人商量叫我拿贷款盖房子,我没有答应,我说房子不重要,小孩在医院欠了这么多钱,把这个钱还上是最好的。”张广怀的母亲廖四四说。
晚上住在火锅店的集体宿舍,白天在店里干传菜的活儿,虽然通常都要晚上9点以后才可以下班,但张广怀觉得这份工作已经很轻松了。只是他因为生病从小没有上学,不识字,这会给工作带来些小困难。
“发现他不认识字,后来我们就提供更适合他的工作岗位。”南京御荣府火锅店负责人叶剑剑说。
时间拉回到三年前,从小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张广怀病情恶化,母亲廖四四在电视上看到南京有医院专门治疗儿子的这种病,便背着他到江苏打工,希望边挣钱边给儿子看病。来了一年多,在 2015年12月,张广怀因病昏厥,被送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抢救。
“她当时只带了5千块钱,远远不够手术费,如果不做手术她儿子肯定熬不下去,我们经过商量就先给他做了手术。”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李庆国说。
手术很成功,母子俩在高兴之余,开始担心起6万多元的医药费。但让母子俩意外的是,医院从未催促他们缴费,还一如既往地照顾张广怀。
“一个人在病床上躺着,护士进来的时候很温柔,亲切地问自己吃饭没有,特别感动,自己一个人躲起来偷偷哭了。”张广怀说。
原来,得知张广怀来自贫困山区后,医院在网上发起了一次捐款,为他筹到了2万多元的善款。同时省掉了1万5千元的专家手术费。剩下的3万元钱, 医院告诉他,这笔钱先欠着,什么时候有了再还。
“到最后他们说让我们先出院,可以打一个欠条,当时心里就震撼了, 就特别的温暖。”张广怀说。
出院以后,张广怀和母亲就只想着一件事情:一定要把欠医院的钱还上。
“医生停车要花钱,吃一根菜要花钱。我们白天夜晚想到的都是早点把钱还清了,看到医生抬得起头来,不然头都抬不起来。”廖四四说。
“医院给了我一个能活下去的希望,让我从黑暗里面,从绝望的边缘,又回到那个有阳光的地面上看到了光明。所以我说,我这还的不是钱,我还的是一种信任。”张广怀说。
实际上,当时救助张广怀的医生们,已经用自己的奖金补上了这笔欠款,根本就没有想到还要让这个贫困的家庭还这钱。
一年后,当张广怀和母亲提着威宁的核桃突然来到医院还钱时,医生们既意外又感动。
“我已经不记得他了。”李庆国回忆当时的情形说,“他只是我们的一个普通病人而已。”
“我们欠了医院3万块钱,打了一个欠条,我们来把这笔钱还给医院。”张广怀这样给李医生说。
“当时我就很感动,大家都觉得很意外。”李庆国说。
张广怀千里还钱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他的诚信被人称道。但当记者问起张广怀母子,怎么看待“诚信”二字时,他们却说,这个词他们并不熟悉,只知道生而为人,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
“欠债就要还钱,不还良心上过不去。”廖四四说,“我就只知道,在世界上做一个好人,对老人好,对小孩好,对动不了的病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