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往高处流
作者:李玉荣 罗荣幸 时间:2017-02-10 阅读:223
水往高处流
——海拉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侧记
记者 李玉荣 通讯员 罗荣幸

村民正在取水

村民正在取水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威宁海拉镇却是“水往高处流”: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山下的牛栏江水,以及蕴藏的山中之水变成安全清洁的自来水,流进了山上的千家万户。
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帮扶下,海拉镇采取切实措施,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通过光伏提水、山泉自流水、单项电提水等项目建设,积极为群众解决人畜安全饮水问题。
过去:守着大江没水吃
“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通自来水了,人吃自来水,牲口吃自来水,洗衣机也能用了,安逸得很!”提起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带来的好处,红光村村民杨应全就赞不绝口。
红光村是海拉镇最偏远的一个村,距集镇有40余公里。曾经,站在村口向下望,但见波涛汹涌的牛栏江从高山峡谷间奔流而去不复回,村民们心里那种“哀怨”真是无法言说——生态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严重缺水,是当地一度挥之不去的真实写照。
在海拉,“干渴”的村庄不止红光村,多年来,牛栏江畔海拉镇的广大人民群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滔滔江水白白流掉,过着“守着大江没水吃”的郁闷生活。
“以前,在海拉镇广大村民吃水只能‘靠天’,靠肩挑驴驮到几公里以外的地方取水。另一个办法是在降水季节通过管道把屋檐水蓄在水窖中,等缺水的时候再打出来用。”海拉镇党委书记谭绩华介绍说。
“做梦都想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是海拉群众的真切期待,为乡亲们圆这个梦是当地党委政府的责任和使命所在。
现在:“干渴”村庄水“自来”
为了给当地群众解决吃水困难问题,海拉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开始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
“我们多次组织全镇干部职工和村两委班子召开农村安全饮水专题工作会议和村民会议,深入大山深处为群众探索寻找水源点,并向有关单位争取水利建设项目,为老百姓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困难问题。”海拉镇镇长唐民华说。
据了解,发那卡组大水井光伏提水项目和黑多村黑多组大麻梨树光伏提水工程项目分别投资42.52万元和66.6万元,于2015年8月开工建设,2016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为周边228户群众927人和184名师生解决了安全饮水困难问题。
“我们黑多小学没有自来水的时候,生活相当不方便,特别是冬天下雪下凝的时候,水窖里面没有水,‘上面’(政府)运不来(水),向村民买,村民自己也不够,导致我们教师和学生用水等都无法保障,学生营养餐也不能正常供应。学校搬下来后,政府给我们解决了供水问题,不但师生用水有保证,营养餐也是按时供应,从来没停过。”海拉镇宏立城黑多小学教务主任付先朝欣慰的说。
据介绍,在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过程中,海拉镇结合各村组实际情况,在不同村组提水点建设提水项目,把水从低洼处提引到高水位点,在高水位点建大水池,再通过入户管道将水分别引进各家各户家中。如今,自来水进入家家户户,村民们告别了人背马驮“几口水”的艰苦生活,在家门就能吃上干净、放心的自来水。
“原先我们黑多组吃水太困难了,去年政府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用光伏提水提上小平子(小地名)再抽下来,抽下来的水用串户管子贯通各家各户,真感谢党和政府关心和关爱!”黑多村村民浦恩选说。
要让全镇人民喝上“好水”,海拉“水往高处流”仍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