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 从有到优
作者:袁娇 时间:2017-02-10 阅读:254
从无到有 从有到优
——威宁发展电子商务工作综述
通讯员 袁娇
自开展电子商务工作以来,威宁始终将发展电子商务产业作为县委、政府重要工作来抓,并列为全县“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予以落实,有效推动了“威货出山、网货下乡”,加速了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进程。
高度重视,强化电商发展组织领导
成立了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商务和粮食局、供销社、工能局、农牧局、经开区等81个单位及部门为成员的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统筹协调推动全县电子商务工作,定期听取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经编办批准设立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办公室,抽调精干业务人员10名,公开招聘电商志愿者6名,充实电商队伍,扎实推进电商产业发展。
打造优质平台 ,完善电商发展网络基础设施
投资5000万元,建成1.5万平方米集人才培训、电商孵化、仓储物流、冷链配送、O2O体验中心等于一体的电商产业园,承载电商企业23家。通过考试、面试等层层筛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负责人661人,夯实基层电商服务能力。推进自建网络销售平台建设,建成我连网、乌撒网和威宁农特产品网,同时引进淘宝、贵农网、掌合天下等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建立“淘宝·特色中国·威宁馆”对马铃薯、火腿、苹果等12个农特产品进行展销展示,日访问量达2万IP以上,日均浏览量达30万PV以上。积极与京东开展战略合作,拟开设京东威宁扶贫馆,围绕威宁特色农产品做上行。
筑牢物流体系,打通电商发展流通渠道
按照政府扶持、市场运作、企业主体模式,全力推进菜鸟、威盟、圆通等15家物流快递企业发展。着力做强县级物流中转站,重点推进电商产业园菜鸟物流、贵农网物流建设,配置物流配送车辆18台,整合社会车辆45台,划定覆盖全县7条闭合线路,日出货量2000余件,货物中转能力明显加强。充分发挥申通、顺丰等民营快递公司力量,积极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物流资源,降低车辆空转率,减少物流成本。截至目前,全县39个乡镇(街道)快递配送100%全覆盖。
加大主体培育,增强电商服务供给能力
出台《威宁自治县电子商务产业园企业扶持办法》、《威宁自治县电商产业园创客入驻扶持奖励办法(试行)》等文件,推出入驻前两年免收租金、免宽带费用、免费提供电脑、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四免”优惠政策,打通创客青年入驻绿色通道,扶持11家创客企业入驻,主要提供网站建设、技术服务、农产品包装、网络宣传、物流等服务,交易金额达4430余万元,直接带动就业140余人,间接带动1500余人脱贫。发放电商奖励扶持资金70余万元。贵农网通过集体引进、集体孵化方式择优对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电商培育,让合作社学会“开网店、做包装、讲故事”,切实推动合作社触网转型升级。
加强培训,强化电商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创业就业扶持政策,拓宽培训渠道,邀请淘宝大学、贵州电商学院等知名电商专家培训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淘宝合伙人、电商企业等人员2000余人次,带动6000余名知识农民触网、懂网、爱网,加快转型为网商“创客”。积极引导开办在威宁县的贵州工贸职业学院“围绕产业设专业、围绕专业育人才”,切实夯实人才储备库,招收电子商务专业学生4个班200人。建成电子商务人才云平台,优化人才数据信息管理功能,纳入各类人才管理458人。
夯实要素保障,确保电商工作稳步推进
强化资金保障,申请获得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财政补贴资金2000万元,县财政划拨资金1000万元注入电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池,有效破解电商产业发展资金瓶颈。抓实宣传发动,发放宣传折页及单页挂历5万余份,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电商信息8万余条,吸引群众认识电商、发展电商、依赖电商。强化督查考核,建立电商工作微信调度群,加载全县各级领导干部163人,实现电商工作一日一调度、一日一督查、一日一点评、一日一通报,督促各乡镇(街道)和部门明责知责、履责尽责。
创新发展模式,助力电商脱贫攻坚
以“电商+专业合作社+基地+销售+金融+产业+保险+精准扶贫”模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辐射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推行“电商+温情关怀服务”,利用农村电商开展温情关怀服务行动,帮助368名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亲人免费提供1200余人次视频通话服务。举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电子商务学习班,现已培训4期240人。以“电商+旺农贷”模式,在全县农村淘宝服务站开展“旺农贷”业务,现已贷出“旺农贷”贷款金额268万元,为当地种养殖户、小微经营者提供扶持资金。截至目前,带动农业产业示范基地12个,解决3100余人就业,间接带动3.4万人增收致富。
成立电商协会,打造电商发展良好环境
设立电商协会专项资金,从“资金池”中每年安排30万元,用于协会开展电子商务企业线上线下服务工作,吸纳企业会员102个,个人会员225人,下设行业自律、第三方服务平台监督、农特产品上行研究、同城电子商务、物流运营、电子商务培训、大数据服务等7个工作委员会,有效用好政府“有形之手”和协会“无形之手”,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生态环境。鼓励支持协会加大区域农特产品品牌策划,借助电商平台拓展网络营销市场,推动“威货出山”。推进“互联网+同城020大数据调度服务中心”建设,打造同城配送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
做实线上销售,大力推动“威货出山”
全面摸清辖区内农村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建立档案,分类别纳入台账管理。由电商协会牵头,强势推动农产品网络销售。推进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蒋凤明荞系列食品、乌撒烤茶、亚龙食品等10家企业产品实现二维码追溯。精心策划苹果、核桃、荞礼包、金斗黑泥面条等单品网络营销活动,销售额达1100余万元。全力支持太给农业等优质电商企业发展,其中“生吃火腿”在京东、淘宝、微商等平台销售额达2500余万元。
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农村淘宝服务站120个、淘帮手服务点317个、贵农网乡村电商服务站416个、邮政便民服务站25个,发展电商企业35家,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0385亿元,网络零售额达5926万元,其中农村淘宝交易额4800余万元,贵农网农产品上行交易额3500万元。电商产业园分别被评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县被阿里巴巴集团评为农村电子商务最佳运营县域,被商务部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