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书真心 群众实意
作者:沈光勇 时间:2017-02-14 阅读:226
支书真心 群众实意
——记黑石头镇新河村党支部书记柏贵永
本报记者 沈光勇
走进黑石头镇新河村,乡间道路平坦整洁,房屋错落有致,路旁绿树成荫,群众生活和美,处处展现着新农村建设的蓬勃生机,时时感受到脱贫攻坚的十足劲头。
说起新河村的变化,不得不提到党支部书记柏贵永。他自2003年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带领村两委一班人,齐心协力,积极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不断提升该村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改善群众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2014年,柏贵永被评为“全省优秀党组织书记”,该村被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评为“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历年还获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
“乡村医生”变“支书”
2000年,柏贵永从威宁卫校毕业后,回到家乡新河村开了一家诊所,帮助父老乡亲治疗常见病。有时遇到家庭条件不好的群众来看病,柏贵永就先让他们赊账,甚至还免费。
渐渐地,他的善良,他的耐心,他的服务态度和满腔的热心肠得到了周边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2003年,黑石头镇党委政府鼓励柏贵永担任双河村支部书记,当时很多亲戚朋友劝他,“好好守着诊所多好,当村官最容易得罪人了”。考虑到想为父老乡亲帮点忙、干点事,他还是接受了组织的安排。
看到老家经济发展速度依旧缓慢,村容村貌又破又乱,柏贵永心情十分沉重,下决心一定要改变村容村貌,办成几件让大家信服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群众受益。
心系群众情谊深
“晴天黄灰冒,雨天满脚泥。”这是当时新河村的真实写照,为了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柏贵永把修建通组公路当成第一大事,广泛动员群众,积极想办法、找门路筹措资金。
在修建该村三院组公路的时候,因为缺乏资金导致工程停工。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柏贵永经过多方联络,将三院组因缺乏管理技术和后期养护导致效益很低的600亩苹果园承包给了云南的老板管理,并收取相应的土地租金。同时,柏贵永把群众的修路愿望和缺钱难处向对方和盘托出,深深打动了老板,老板出资将未完成的通组路修建完毕。
2010年,在修建通组路的过程中,占用了两户群众的土地,考虑到这两户群众家境十分贫寒,平时收入微薄,柏贵永从每月600元的报酬中毫不犹豫地拿出了400元为失地群众补贴家用。这样的举动让更多的村民群策群力,自觉参与到通组路的修建中来。
新河村竹炸沟至开厂村的通村公路建设,占用了许多农户的地,村民们不准修,柏贵永就亲自带人多次与群众交流沟通、悉心劝导。
“海丰组一家最特殊的单亲家庭,丈夫去世,一个女人带着几个孩子,而通村路占用了她家的地,死活都不让修,柏支书带着我们几个干部,在农户家来回跑了好多次,直到农户答应为止。2009年他每月只有700元报酬还掏了200给这家农户,当时我们都有点想放弃,只有他一直坚持着。”新河村主任周成志说。
柏贵永就这样以一股韧劲把村里的路修通了。
近年来,在柏贵永的带领下,新河村累计建成防洪堤工程7.1公里,改造农民新居300余户,修建通组公路25公里, 完善了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
公正无私为村民
“村干部是父母官,当村干部不能有私心,一定要先为别人着想。”这是柏贵永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村里的大事小事带头办、亲自办,柏贵永担任了办事员、调解员等各种各样的角色,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想尽方法帮助群众。
在每年评选农村低保户的时候,柏贵永为了避嫌和服众,坚决不评选自家亲戚,群众监督全过程,赢得了群众的信服。
日常工作中,柏贵大力推行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消除了群众疑虑。还坚持把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细化,逐步分解到每个村干部、党员头上,并上墙公示,广泛接受监督,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通过推行“四议两公开一测评”村务决策制度,有效地解决了70余件群众所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了村民依法自治,合民心顺民意。
几年来,柏贵永为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新村做出了积极努力,也凭借一颗为民的赤诚之心,赢得了百姓的心。
“柏支书人很好,他全心全意为我们老百姓做事,为我们着想。”在新河村,谈起柏贵永,村民总说他是如何为大家着想、如何把脚都下不去的泥塘变成宽敞的柏油路……
“作为新河村土生土长的人,我的心和这片土地连在一起,和村民连在一起,我将带领乡亲们共同发展,携手奔向小康。”这是柏贵永的心里话,也是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