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寨俏新颜
作者:卯龙艳 蔡莲 时间:2017-02-15 阅读:232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百村纪行” 大型纪实采访系列报道之(31)
三寨俏新颜
——盐仓镇三寨村美丽乡村建设侧记
记者 卯龙艳 实习生 蔡 莲
初春时节,余寒犹存,走进盐仓镇三寨村,一条条新修的道路平坦整洁、纵横联通;一道道崭新的木栅栏围着一个个农家小院、别具一格;一幢幢新粉刷的农家小院坐落有致、宽敞明亮。
三寨村俏新颜,是盐仓镇建设美丽乡村的结果。
补锅匠师傅眼中的三寨村
初春的寒风中,一声声“修锑锅、修高压锅”的吆喝声打破了盐仓镇三寨村的宁静。在三寨村的村头,我们遇见了一位骑摩托车拿着小喇叭吆喝的补锅匠师傅,原来我们听到的吆喝声就是他喊的。在了解后得知,这位赵庆辉师傅已经串村入户为群众服务十余载,从一开始的步行到现在的骑车,他说自己对近年来农村的发展变化有着深刻的体会,于是我们便和赵庆辉攀谈起来。
“我以前来过三寨村,以前村里路不好,基本上全是泥巴路,我补锅的工具都要用箩筐背着,去哪里全靠步行,一天一个村也走不完。现在路修好了,都是平整干净的水泥路,我买了辆摩托车,一天可以跑四五个村子,收入也比以前增加了不少。”赵庆辉说。
随着春天的到来,春耕生产也在三寨村拉开了序幕,田间地头到处是老百姓忙碌的身影,翻地、除草、备种、选肥,唯恐错过了春耕好时节,这里欣欣向荣的景象展现着三寨村群众的美好生活。
老人讲述三寨变迁史
说起三寨村的变化,从小在村里长大的村民邓兴忠老人和我们说他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亲眼见证了家乡的一切变化。
“以前村里全是土路,特别是下雨天,脚一落地鞋子就沾满泥,早上跨出门槛到晚上回来裤子上都要粘几寸泥巴,种庄稼全靠人背马驮,特别苦。现在村里全通水泥路了,晚上串门就算是没有月亮走起路来都很方便,出门脚上也不会粘一点泥巴。”邓兴忠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三寨村美丽乡村的打造不仅改善了当地村民的生活环境,完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为村里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更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一个发家致富的好机遇。如今的三寨村,路平、树绿、屋美、村靓,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正日益绽放出独特的魅力。
喜看三寨新变化
32岁的赵艳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小卖铺,原来准备出门打工的她看到村里的喜人变化后决定留在家里另谋生计,利用家里新修的房子开起了小卖铺。
“现在村里电也通水也通房子也修好了,所以我也不想出去打工了,我就开了个小卖铺,卖点生活用品和零食,一来为了邻居们买东西方便,二来我算下来开小卖铺还是比打工要强,一天毛收入能卖个300至400元,最主要的是家里的老人小孩也能照顾到了。我以后就不想去打工了,想把我的小卖部再进一步扩大一点,日子会越过越好的。”赵艳笑着说。
要致富先修路,现在三寨村的路已经修好,老百姓各显神通谋求致富道路的时候到了。开超市、搞养殖、搞种植……三寨村老百姓开始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忙碌起来。
村民邓广才家一直以来都靠种植传统的包谷洋芋维持生活,村里的路修好后,他便开始合计谋求新出路。
“现在交通方便了,买种子和卖农产品都很方便。我今年准备种几亩向日葵试试,看收入怎么样。专门靠种植包谷洋芋只能填饱肚子,赚不了钱的。”邓广才一边翻地一边说。
除了种植向日葵,邓广才还打算买3头牛和几只羊来养,慢慢扩大规模,搞点养殖多挣点钱把生活说平提高一点。
三寨村作为盐仓镇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点,自项目建设实施以来,坚持“富”字当头,结合“学”“美”“乐”“和”推动富民工程,提升群众素质,加强基础设施和村庄环境建设,把村庄的美丽和产业的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既注重村庄和房屋美化亮化,还打造产业,千方百计助民增收。
据悉,目前三寨村已完成60户农户改厕改圈,修建“一事一议”通组路、串户路15公里,完成新农村建设212户,实施了500亩马铃薯种植项目,200亩优质玉米种植项目,500亩万寿菊种植项目,20户黑山羊养殖项目,共计惠及农户300余户。村庄人居环境美化了,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拓宽了,村里经济渐渐有了起色。
“下一步我们将拓宽老百姓的致富渠道,在经济作物种植和家庭养殖这方面加大力度。今年,我们村将加大杂交玉米、脱毒马铃薯、向日葵和万寿菊的种植面积,鼓励老百姓多搞家庭养殖来增加收入。”三寨村支部书记邓广富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