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菜篮子 鼓起钱袋子 过上好日子
作者:李玉荣 时间:2017-02-15 阅读:219
决战贫困系列报道之板块经济
种好菜篮子 鼓起钱袋子 过上好日子
——威宁六大板块经济之蔬菜产业发展侧记
记者 李玉荣

威宁万亩蔬菜基地一角

威宁万亩蔬菜基地一角
初春时节,行走在素有“蔬菜之乡”美誉的草海镇民族村、同心村、中海村、卯关村等村寨,但见一排排大棚错落有致,在暖暖的阳光里熠熠生辉,大棚里种植的马铃薯、豌豆、大蒜、白菜等长势喜人,娇艳欲滴,成为威宁浓墨重彩发展蔬菜产业的“形象代言村寨”。
威宁是全省规划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全县耕地面积378万亩,适宜发展蔬菜的耕地面积超过120万亩。近年来,威宁着眼发展大势,充分结合全县气候、人力资源、交通等优势,整合大量资金等多措并举着力发展蔬菜产业,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市场拉动、农民主动”的发展格局,助推了威宁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农村经济持续繁荣、农民收入稳步提高,有效加快了全县人民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进程。
如今,“种好菜篮子 ,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已成为威宁广大菜农的真实生活写照。
企业带动,农民主动,种菜快步奔小康
草海湖畔良田肥土多。一直以来,湖畔农民都有种菜致富的传统。然而由于单打独斗,辐射效应总是不明显。
自2012年威宁引进云南省昆明市青禾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安家落户”草海镇卯关村建设蔬菜出口基地以来,威宁蔬菜产业书写了“小豌豆出国门”的精彩篇章,基地的辐射效应“吹糠见米”。
30多岁的卯广是卯关村村民。卯关村出口蔬菜基地建成后,卯广得知科学种植豌豆产量高,收益好,决定自己动手试种豌豆,不再以打零工为生。
说干就干。2013年年初,卯广租了4.5亩土地开始种植。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豌豆收获季节,地里平均一亩采摘1500公斤,当年收入一下子跃升到5万元。从此,卯广找到了致富路。
在企业的引领下,像卯广一样种菜致富的村民在卯关村不在少数。如今,公司已不再“亲自”种植,而是把技术全部交给农民,转身变成“收购商”。
在威宁,像这样企业带动发展的例子数不胜数。卯关片区如今风生水起的白萝卜种植业就是一个典型。
自2013年威宁农业部门在卯关推广白萝卜种植以来,目前种植面积已由 2000亩发展到6000亩,带动效应日趋凸显。
草海同心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是威宁种植白萝卜最早、种植面积最大的合作社之一。“每年从4月份到11月份可以种三季白萝卜,每亩地每季平均产量有1.4万斤以上,三季除去成本,每亩地收入能达到7000多元。”种植大户卯昌福向记者算了种植白萝卜的经济账。
在基地的带动下,2016年,村民马启永只种白萝卜50亩,就纯赚到10万元;村民卯洪昌种2000多亩,赚到了40多万元……
与此同时,蔬菜基地规模化发展,还催生了附近农民就近打工,不但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还增进了家庭和谐。
“现在家门口有蔬菜合作社和蔬菜种植基地,我们再也不用出远门打工了,在基地上拔萝卜、装车、清洗萝卜,一天八九个小时的活路,挣个一两百元钱,又轻松又划算,一早一晚还能照顾家呢。”村民陶爱玲满脸欣喜。
据了解,每逢种萝卜、拔萝卜、清洗装车的时候,每天都有数百人在基地繁忙不已。
荷兰豆和白萝卜种植只是威宁卯关片发展蔬菜产业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卯关片区常年用于种植蔬菜的土地面积就有1万亩,播种面积达2.5万亩(即复种指数为2.5),主要种植大白菜、白萝卜、结球甘蓝、莴笋、花菜、葱蒜类蔬菜及豆类蔬菜等。
政府推动,市场拉动,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度,威宁蔬菜种植面积从2015年80万亩增加到82万亩,产量超过287万吨,总产值34.5亿元,总纯收入在18亿元以上,纯收入超过3000元/亩,年纯收入9000元/亩以上。农业产业集中度达到15%,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达到1300元。
这一切,与威宁向农业中投政策、投资金、投技术、投设施、投装备、投理念密不可分,与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市场拉动、农民主动的发展格局密不可分。
据统计,近年来,威宁投入资金4500余万元发展蔬菜专业村建设,倾力打造“一村一品”蔬菜村。整合其他项目资金1.5亿元发展蔬菜产业,重点发展了全县50个蔬菜专业村,扶持了10多家发展前景较好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已建成日处理100吨的固定式蔬菜高温预冷库5个,日处理量30吨的移动式蔬菜高温预冷库1个,贮藏保鲜库1个。在六桥街道的鸭子塘、大马城和草海镇的民族、同心、卯关、郑家营、东山、白马等村,已形成环草海湖的夏秋大型蔬菜基地。引进来的中农发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正引领着威宁蔬菜产业蓬勃发展。在蔬菜基地面积逐年增加、产量逐年提高的同时,产品销售半径也在不断扩大,先后销往贵阳、重庆、广州、上海、台湾等地以及日本、加拿大等国家。
放眼全县,威宁蔬菜产业遍地开花。中水镇形成了上万亩以大蒜、结球甘蓝、莴笋为主的越冬蔬菜基地;哲觉镇形成了1万亩连片的折耳根生产基地;麻乍镇形成了0.5万亩连片的辣椒生产基地;金钟镇的夸都、文昌片区形成了0.5万亩连片的春提早蔬菜生产基地;龙场、新发片区形成了0.5万亩连片的小黄姜生产基地,蔬菜产业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到20多家。
如今在威宁,“合作社”与“基地”成了村民心中最响亮的词。“合作社+基地+农户+种植能手”等的运作模式,不但使蔬菜种得出来卖得出去,还实现了互利双赢共同致富喜人局面。目前,威宁蔬菜产业已步入规模化种植和商品化生产阶段。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超80万亩,建有蔬菜基地40万亩以上,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面积7.8万亩,有机蔬菜认定面积30亩。现在,威宁蔬菜产业正向种植面积100万亩以上、产量突破300万吨、产值30亿元的规划目标迈步,向全国夏秋蔬菜生产大县强县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