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2-17

精细化管理筑牢安全基础 精准化施策提升监管质量

作者:程国强 时间:2017-02-17 阅读:347


 精细化管理筑牢安全基础 精准化施策提升监管质量
——威宁2016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严执法防事故扫描
通讯员 程国强


道路运输安全应急演练


救护队正在训练


检查煤矿安全生产

  2016年,威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以“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这一主线,全面推进监管执法能力与水平建设,通过精细化管理筑牢安全基础,精准施策提升监管服务质量,在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除道路交通、铁路运输行业外,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冶金工贸、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继续保持“零事故、零死亡”的良好态势,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发展。

巡查+日常检查,查隐患防事故全年在行动
 
  2016年,县级领导干部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安全生产巡查31次,对13个重点行业领域和13类违规违章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安监、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在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和汛期、雪凝天气等重点时段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各乡镇各部门齐行动。全年共排查出一般事故隐患5979条,督促整改5979条,整改率达100%;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和单位共排查一般事故隐患3294条,已整改3294条,整改率为100%;排查治理整改重大隐患1条;煤矿、金属非金属等工矿企业共排查一般隐患2685条,已整改2685条,整改率100%。
 
打非+治违,标本兼治筑牢安全发展之基
 
  2016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共查处非法生产、非法经营行为2149起,其中煤矿263起、金属非金属矿山156起、道路交通912起、建筑施工130起、消防226起、危险化学品131起、烟花爆竹58起、民爆物品5起、冶金5起、其他行业263起。县打非办、国土资源局与有关乡镇密切配合,实施地毯式的巡查,严厉打非非法采煤采矿行为,县人民政府拨专款对16个乡镇煤炭废弃井1992口进行填封,消除事故隐患。
 
亮点频现,精准安全效果凸显
 
  2016年,威宁不断探索、创新安全监管模式和服务方式,一系列措施出台便迅速落实到监管实践中,取得积极的成果,这些可圈可点的亮点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建立安全生产微信平台,助力安全生产工作调度。乡镇(街道)、部门召开会议部署安全生产工作组织执法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工作,必须当天内将音像及图片资料上传到安全生产微信平台上,全县300多名安监干部、100多个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都能在第一时间看到微信上的视频、图片资料,杜绝了弄虚作假,不作为和乱作为行为,2016年共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安全生产信息3134条,累计发布法律法规、行业标准93条,警示教育19条,各级领导指示批示25条,安全文化87条。这一做法得到《中国安全生产报》等媒体的关注,2016年12月30日《贵州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安全生产大检查情况通报(第7期)》把这一做法作为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全省推广。
  科技强安得到新突破。2016年上半年,威宁为一线安监执法人员配发了单反照相机15台、录音笔15支、平板电脑15台、手提电脑15台、便携式打印机15台,为每台平板电脑每月提供1G流量供上传执法监管音频视频资料。目前,县安监局实现了每名安监员一台电脑,所有检查执法组都配备一台手提电脑、一台打印机、一个单反相机。有了大量的科技装备作为支撑,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应急救援队伍能力素质不断提高。县矿山救护大队坚持半军事化管理,每周组织五次理论学习,每天组织两个小时体能训练,每周组织一次煤矿应急演练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演练,军事队列天天练,装备时时维护,经过反复锤炼,逐步成长为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应急救援队伍。经贵州省矿山救援管理中心考核,报国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审批,威宁矿山救护队通过了质量标准化工作考核验收,获得了国家认定的二级质量标准化矿山救护大队(独立中队)资质。
  “四级监管”筑牢煤矿安全网。在煤炭矿山实现常态化管理的情况下,威宁坚持“打两头,卡中间”(即打击非法生产和销售,卡住运输环节)的工作措施,认真开展各类矿山巡查和监管工作,确保矿山秩序根本好转。准确认定、及时消除煤矿隐患,形成“驻矿安监员24小时蹲守、片区煤监站定期检查、督查组不定期督查、技术服务组精准精细检查”的四级安全安全监管模式,为全县煤矿连续保持7年“零事故、零伤亡”记录奠定坚实基础。
  “三项监管” 推动非煤矿山精细化管理。威宁推出专家“会诊”、风险分级管理、微信助力监管三项监管新举措,推动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由原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监管模式向精细化管理迈进。组织省、市非煤矿山行业专家对全县54家非煤矿山企业进行“会诊”,对各企业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科学分析,制定整改意见,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逐条督促企业整改落实,达到“开方、治病、除病”的目的。对全县54个非煤矿山企业实行风险管理,经过详细评估,19家企业被评为B类,其余35家被评为C类,按风险等级建立完善分类管理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盯死看牢C类,不放松B类监管。
  “二三四”模式筑牢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防线。重拳整治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公安、安监、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每月至少开展两次联合检查,元旦、春节等重要时段每月开展三次以上综合执法,建立健全“四级包保”制度,实行县级行业部门包片、乡镇(街道)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制度,铁腕整治非法小作坊生产烟花爆竹、买卖不合格产品等非法生产经营行为。全面推行有奖举报制度、巡查制度,设立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对举报危化品、烟花爆竹产品非法生产经营行为的群众兑现不少于1000元的奖励。加大毗邻县市与我县交通要道的巡查力度,卡住流通环节,对生产源头、销售源头盯死看牢,规范进出货渠道。建立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监督台帐,强势推进库存达标、运输达标,切实做到来源清楚、存量清楚,去向清楚,将危化品和烟花爆竹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站一点一队”狠抓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以“一站一点一队”为抓手,为农村群众安全出行筑牢三道防线。充实全县乡镇(街道)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服务站力量,将乡镇安监站、派出所警力、交通协管中队力量整合形成联合监管队伍,建设、推广用好用活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监管云平台,每天对辖区内“驾驶员、车辆、道路”进行摸排,为“打击非法营运、客运车辆整治、接送学生车辆整治、路面违法违规集中整治”五项专项行动提供精准信息,各交管站在农村道路安全管理服务方面功能日益凸显。在全县39个乡镇(街道)重要路段设置近600个农村交通安全劝返点,组织乡村干部开展劝导工作,对超速超员的面包车、无牌无证搭载多人的摩托车进行安全教育并劝返。公安交警、派出所民警、乡镇干部、村干部组成小分队在雪凝天、雾天、赶集天、节假日活跃在各交通要道巡查路面,排查运营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和机动车安全技术隐患,肃清酒后驾车、超员超限超速违法行为,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采取限速、警示、提示、测速等方式进行整改。
  推行“计分制”管理,进一步落实建筑施工企业主体责任。威宁推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计分考核制度,对项目经理实行严格的计分制管理,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各种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详细划分,按规定建立健全计分考核档案,严格标准、明确分值,强化监管、认真考核,并严格落实处罚制度,不断促进各责任主体安全生产意识的提高,全面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