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大学生不远千里走进威宁支教
作者:马召凤 时间:2017-02-17 阅读:307

支教大学生吴雪儿在给学生辅导假期作业
进入假期,原本安静的杨湾桥水库旁,又开始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每天从早上九点开始到下午6点,这个临时的教室内时而欢声笑语,时而严肃认真。这里光线并不十分明朗,只见吴雪儿在讲台上指着上面的英语单词为孩子们讲解着如何用英语打招呼,如何用英语去很好的表达自己,孩子们听得十分认真,屡屡有学生举起双手认真提问。“老师,黑板怎么说”“老师,洋芋怎么说”……相比学校里的气氛,孩子们在这里的课堂上要活跃许多。
吴雪儿和马晓丽分别是青海民族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的在读大学生,今年两人都大三了。两人同为回族,在读大学的这几年,她们走进诸多较为偏远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为当地的孩子辅导假期作业。
此次威宁之行,两人着实费了不少功夫。学校放假之后,两个90后女孩子就带着自己的衣物奔赴威宁这片遥远的土地。到威宁的那几天,天气非常冷,她们到了双龙镇后,在杨湾桥联系了杨湾桥清真寺的负责人。几番商量之后,决定用清真寺内楼上空余的一间房子作为她们的教学场所。
然后,她们开始一家一家地上门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经过几天的解释,家长们终于放心地把孩子交到了这两个女大学生手里。自此,两个女孩开始了自己的此次支教之旅。
白天,她们轮流着为学生教授语文、数学和英语等课程,学生们累了,她们就放电脑里的电影给学生们看。到了中午,两人也不休息,只要学生愿意留下来,她们就轮流着去吃饭,留下一人给学生辅导假期作业。
白天的杨湾桥水库边,因为两名异地大学生和一群孩子朗朗的书声而多了往日看不到的欢乐。而到了晚上,所有的孩子都回家之后,独留两个女孩在此,空余寂寞,还冷得一宿手脚冰凉。
“但是,一想到明天早上背着书包前来上课的那群孩子,我们就精神了,冷到睡不着的时候就起来备课。”
这个春节,两个异乡的女孩就在这里度过。“但是我们觉得很开心,这边的人都很热情。”吴雪儿说。春节期间,很多孩子的家长都前来邀请两个女孩到家中吃饭。
“假期结束后,我们二人也将返回自己的学校,孩子们也将回到校园。明年条件允许的话,我们还会再来,我们即使教不了他们多少知识,但是能够给他们带来一些外面新鲜的东西都挺好。”
话刚说完,又到了她们中午给孩子辅导假期作业的时间,两个女孩子轮流着又走进了那间简陋的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