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2-20

群策群力应对“公交扒手”

作者:张怡  蔡莲 时间:2017-02-20 阅读:206


 A 保护好自己的“钱”“包”
 
  春节前后,县城公交“扒手”偷窃市民财物时有发生。
  周师傅,公交车司机,从事本行业3年多的时间里,经常遇到公交车上发生乘客东西被偷的情况,其中手机、钱包等钱物被偷的情况较为频繁。
  采访中周师傅告诉记者,前几天他在驾驶5路公交时,车还没出站,车上一对母子发现自己的手机不见了,情急之下在公交车里大喊,周师傅听到后,建议母子马上报警。但这对母子却迟疑了,一是因为不知道如何报警;二是怕被报复;三是因为被偷的手机是一部老人机,觉得值不了多少钱。最后在周师傅和乘客的劝说下,母子俩决定报警。就在确定要打电话报警的时候,母子二人突然发现被偷的手机出现在自己的脚下了。
  迫于全车乘客的压力,扒手最后把手机“还回来”了,这对母子是幸运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运气”并不多。
  周师傅告诉记者,他遇到很多乘客在东西被偷的时候,都选择不报警。有的是乘客觉得东西不贵重,懒得报警;有的认为报警太麻烦,反正报了警也不一定能找回来,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民警提醒:从上述这对母子遇到的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既然在选择报警时小偷能及时收手,说明在小偷的世界里,公安机关是具有强大威慑力的。所以,记者提醒广大市民,在乘座公交车时,要看好自己的“钱”和“包”,二是在遇到类似的偷窃案时,广大市民应该相信公安机关,并且采取报警的法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也许小偷正是利用大多数乘客不报警的心理,才会在公交车上如此猖獗。
 
B 看见别的乘客东西被偷,该不该说?
 
  周师傅告诉记者,在他多次遇到的偷窃事件中,有些扒手的作案行为是被部分乘客发现了的,但从来没有其他人提醒被偷乘客的情况。一方面因为偷窃者一般是团伙作案,偷东西时较为隐秘;另一方面是因为车上的乘客害怕受到扒手的伤害或者报复,不敢提醒。大家都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这也是造成公交车上扒手屡打不绝的一个原因。威宁的公交车上虽然有三个不同方位的摄像头,但一个对着司机,一个对着后门,只有前门上方的一个摄像头能看到车里的大致情况,但也只能看到大多数乘客的头。所以,摄像头在小偷作案的时候,基本上是看不到任何线索的,这是造成公交车乘客财物屡次被偷的又一个原因。
  民警提醒:“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人对于扒窃行为要敢管,而且要大家共同管,发现车上有扒手,要齐心协力制服,让扒手无处藏身。大家共同有效地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平安稳定。
 
C 正在加大打击力度
 
  记者来到县公安局采访此事时,一位民警告诉记者,针对近期公交车上扒窃案件呈季节性上升趋势,警方不断加大打击力度,相继抓获了8名嫌疑人,端掉两个犯罪团伙。
  目前,反扒民警正在紧急行动,打击公交线路扒窃行为。
  民警告诉记者,扒手在公交车上一般是团伙作案,往往是三四个人一起行动,分工明确,行窃一般是在上下班高峰和双休日、节假日期间。车内人多拥挤及乘客上下车时,扒手最容易作案,作案对象多为老年人、手拿东西较多的中年人或是拎包的女子,作案时大都有“道具”,用衣服、雨伞、报纸或书本杂志挡住自己作案的手。
  警方提醒:民众在上下车、投币以及人多拥挤的时候,要特别留意,观察周围有无可疑人员,提前做好防范,让扒手无从下手。如果发现自己财物失窃了,要尽量保持镇定,首先观察身边是否存在可疑人员,在现场寻求群众帮助,抓获扒手。同时应立即通知司乘人员关闭车门,以防犯罪分子逃离现场,并立即向警方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