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巧手编织幸福生活
作者:李欢 孔雄 饶慧 时间:2017-02-20 阅读:217
东风镇竹林村聋哑篾匠李筛明》》》
一双巧手编织幸福生活
记者 李欢 通讯员 孔雄 实习生 饶慧

李筛明展示已编织好的成品

李筛明正在编筲箕

李筛明展示已编织好的成品

李筛明正在编筲箕
汽车穿过竹林村,道路两旁的小黄竹郁郁葱葱,整个村庄显得更加的安详。
路旁,一个面容黝黑的老人正坐在自家的屋顶,手里的镰刀正在竹条上来回穿梭,随着娴熟的动作“嘶嘶”作响。
见有人到来,老人忙放下手中的活,一边笑脸相迎,一边从楼梯上下来,打着手势招呼我们去家里坐。在他家里,到处摆放着已经完成的背篓、簸箕、筛子等竹制品。
与我们打招呼的老人名叫李筛明,从小对篾匠手艺情有独钟。
通过他的爱人蔡六宗与他交流后,得知记者要对老人的手艺进行采访后,李筛明显得不好意思,一边笑呵呵地比划着,随后领着我们到他家平房楼顶,看他编织筲箕。
从老人妻子蔡六宗口中记者得知,李筛明是天生的聋哑人,虽有残疾,但是天生聪颖过人,20岁出头,李筛明便取来家里的小黄竹,开始学着编撮箕,因为无法与人交流,他便自己潜心摸索,照着家里的竹制品“依葫芦画瓢”,这样一来二去,从小的撮箕,到干农活的箩筐,李筛明都能编织,不仅款式好看,还耐用。
由于长期编织,家里的竹制品一件件多起来,李筛明便把多余的竹制品带到市场上销售,赚取一些工时费,价格取决于物件的大小,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
结婚后,李筛明的竹编制品便常常换成钱补贴家用,一家人的柴米油盐就靠着他手艺。
“他(李筛明)经常帮人家编东西,只要村里哪家需要编织用具,请他他都会去帮忙”蔡六宗笑着说。
得知李筛明有一手篾匠的好手艺后,村里人都来请他帮忙打造用具和生活用品,李筛明总是乐意帮忙。
每次人家都会把小黄竹砍来,做上一顿好饭菜,添上二两烈酒,李筛明也不推辞,尽心帮助人家把活路干好。
在村里,李筛明就是一个“免费的篾匠”,帮东家打撮箕,帮西家编箩筐,乐此不彼。
就这样,李筛明成了村里颇有名气的篾匠,他的手艺也远近闻名。
随着时间的流逝,李筛明的三个女儿已纷纷成家,竹编的用具也不再像以往那样畅销,但现在老人依然在天气晴朗时,坐在自家的屋顶,耐心编织着常用的生活器具。
他老伴告诉我们,现在他没有再编织器具上街出售,但就是喜欢编,编好后留给嫁在外边的女儿,或者赠送给亲戚朋友们使用。
在李筛明编织筲箕的时候,老人始终保持笑容,认真编织,一条条顺溜的竹条在他手中舞动,一抽一拉,逐渐成形。
记者看见李筛明手中的镰刀被长期使用磨得只剩2公分左右的宽度,刀把被磨得油亮油亮的。
“这把镰刀他用了近20年了,砍竹子、划篾条全都用它,从原来近5公分的宽度到现在这么一点点。”蔡六宗介绍说。
谈话间,李筛明老人手中的筲箕已定型,他熟悉地用细篾条来回编织,不多久,一个实用、精美的筲箕已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