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乡观音山社区建设“六型”基层组织助推脱贫攻坚
作者:祖文韬 饶慧 时间:2017-02-22 阅读:235
本报讯(记者 祖文韬 实习生 饶慧) 去年以来,石门乡观音山社区狠抓历史机遇,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加强“六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各项脱贫政策落地生根、落地惠民,确保“能脱贫、能致富、能幸福”,为石门乡“两年变面貌、三年见成效、五年达目标”添砖加瓦、领头先行。
产业发展型。以百万蛋鸡集体经济产业园、200千伏光伏发电扶贫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为核心,全面构建观音山社区多元化产业集群,深入推进产业扶贫,既能壮大村集体经济,又能让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强村富民。
资源利用型。整合易地扶贫搬迁资源,结合观音山社区小集镇区域优势,建成观音山社区小集镇农贸市场,发挥各类优势产业效能,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股份经营型。深入推进“三变”改革,动员百姓入股百万蛋鸡集体经济产业园等经济实体。通过利益分配让民间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为实现全面小康探索新路径。
区域带动型。观音山社区通过打好特色产业发展“组合拳”,为其他村(社区)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探路子、积经验、作示范,辐射带动新龙、新河、年丰等六个村集体经济发展。
易地置业型。充分盘活易地扶贫搬迁集体安置点2540平方米商业建筑和观音山社区小集镇农贸市场,有序引导观音山社区5个自管委居民和其他村村民到观音山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自管委易地置业经商。目前,已实现易地置业经商30人,实现就业80余人。
民主管理型。充分依据“自管委+十户一体”自管自治体系,引导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坚持移风易俗,推行健康文明生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做到村事村管、民事民办。
目前,观音山社区共建6个村民自我管理委员会,41个产业型“十户一体”,7个管理型“十户一体”,覆盖496户208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