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致富新门路
作者:李欢 饶慧 时间:2017-02-27 阅读:194
打开致富新门路
——盐仓镇高峰村油用牡丹种植见闻
记者 李 欢 实习生 饶 慧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伴随着春天的脚步,盐仓镇高峰村去年10月份试种植的油用牡丹开始吐露新芽,走进种植基地,一派繁忙的景象映入眼帘,村民们正忙着给油用牡丹培土、除草。
谁也不曾想到,油用牡丹栽种用的土地,之前全部是撂荒地,2016年,该基地通过流转撂荒土地,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在荒山上种植油用牡丹利用了撂荒的土地,同时还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问题,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油用牡丹的种植,不但能够把我们当地撂荒的土地合理的利用起来,同时能让四周的山头美起来、绿起来,更让我们当地的老百姓富起来!”盐仓镇副镇长刘代山说。
近年来,高峰村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仅有40%的村民留守在家,其中多为老人和儿童。由于劳动力缺乏,全村约20%的土地处于撂荒状态。如何解决耕地撂荒问题,将这些“下岗”的土地利用起来?2016年,盐仓镇政府通过比对土壤,综合环境等多种因素,经过多方调研和反复论证,并积极探索成立专业合作社,流转高峰村和四堡村的部分撂荒土地发展种植油用牡丹项目。
到目前为止,盐仓镇共种植油用牡丹700余亩。
油用牡丹基地不但用活了撂荒的土地,同时,还吸纳了大量的群众在基地里务工,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高峰村的崔其明老人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现在国家的政策很好了,油用牡丹在我们这边荒山地上种植,今后不仅有收益,现在就连对我们这些年岁已高的人,都可以在基地里面打工赚钱。”高峰村村民崔其明说。
从油用牡丹栽种以来,崔其明在基地上打零工,主要从事油用牡丹的移栽,栽种一季后,自己挣得1000多元补贴家用。
据了解,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它具有高产出、高含油率、高品质、低成本的特点,同时,油用牡丹能够与高大乔木搭配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压草盖沙,增加绿量,提高林地的综合利用,并且其耐寒耐旱能力强,耗水少,冬季不需特殊防护,减少养护成本,好种、好活、好管。
据工作人员介绍,油用牡丹5—30年为盛产籽周期。每亩可产丹籽400余公斤,按目前市场价格每公斤20元,每亩可以收益8000余元,除去成本,每亩纯收入可以达到6100元。此外药用牡丹的根也称“丹皮”,是名贵的中草药,“丹皮”一般在牡丹种植3年至5年后才能进行采挖,丹皮市场价格非常可观。
在盐仓镇,当地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油用牡丹种植和退耕还林工程相结合,打起了“组合拳”,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水土流失,还可以合理地利用土地为当地的农户增收创造一个好的致富路子。
盐仓镇副镇长刘代山还告诉记者,如果今年油用牡丹试种成功,今后还将大面积推广,把油用牡丹种植作为盐仓镇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近年来,盐仓镇始终坚持“农民增收、产业致富”发展方向,按照“引导、规范、服务、保障”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合作社示范引领带动等方式方法,结合区域土壤、气候等特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为群众开辟了“新天地、新门路、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