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春的希望
作者:龙胜 蔡莲 饶慧 时间:2017-02-28 阅读:182
托起春的希望
——哲觉镇拉开 “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打好药材种植“牌”
本报记者 龙 胜 实习生 蔡 莲 饶 慧
一锄头下去,四五个红苕模样的雪莲果跳了出来,用刀子削掉外皮,放在嘴里吃起来感觉特别清脆、水嫩、甘甜,犹如吃到上好的雪梨一般。近日,记者在哲觉镇既是村干部又是合作社负责人的何道国的雪莲果种植基地里亲身体验了一番“挖果、削皮、吃果”的乐趣。
在2017年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当中,哲觉镇早安排、早部署,依托中药材产业优势,大力培育各类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脱贫攻坚提供持久动力,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走进哲觉镇,全镇“春季攻势·产业布局”调度会正在召开,党政班子和哲觉特色产业合作联社的各合作社负责人正在就产业布局、脱贫任务安排等进行商讨和部署。要求各合作社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百合、党参、半夏、鱼腥草、天麻等中药材种植面积,坚持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种植道路,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巩固和提升全镇中药材种植2万亩以上。
会上,兼有“村干部”与“合作社负责人”双重身份的何道国、毛祥亮等表示,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确保各合作社吸纳的精准扶贫对象户如期脱贫。
“今天,你们三家合作社都在这里,按照我们分配的种植数量,你们能不能保证2017年底圆满完成任务?”面对哲觉镇党委书记张睿的“逼问”。三家合作社的负责人均给出了响亮而又肯定的回答。
在何道国的雪莲果种植合作社基地里,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村民们正忙碌着采挖雪莲果,并将雪莲果封箱、装车。
“雪莲果很适合哲觉这样的山地种植,管理简单,就像一般红薯那样,可是产量不低哟,一亩地至少能产5000斤,”何道国说:“价格还可以,我批发出去都是2元每斤,超市能卖到将近4元,并且很受市民欢迎。”
据了解,雪莲果原产于南美洲海拔1000米以上的安第斯高山上,是印第安人的传统根茎食品,国外称它为“亚贡”,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镁、钙、锌、铁、钾等20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世界公认的无公害纯天然新型高档水果,被誉为“美容果”,深受女性同胞青睐。
何道国告诉记者,该合作社以每亩400元的价格共流转土地100亩,全部用于雪莲果的种植。
据测算,基地亩产可达4吨,雪莲果运往昆明进行包装、加工后,将销往湖北、湖南、四川等地以及新加坡、老挝等国家。
目前该合作社共吸纳精准扶贫对象户32户134人,而在基地里务工则是男工100元每天,女工60元每天。依托该合作社,平均每户精准扶贫对象户一年可增收4000元左右。正在打包的何道位就是被基地吸纳的精准扶贫对象户,他将自家的15亩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并在合作社基地里务工。
“我家15亩地流转给他们种,一年租金6000元,我在基地给他们打工可以挣5000元左右,一年总共能够收入1万多元。”该镇坪营村村民何道位与记者算起了一年的收入情况。
镜头转向该镇大桥村村支书毛祥亮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以每亩500元的价格共流转土地600亩,主要种植中药材、脱毒马铃薯及蔬菜,目前合作社正在进行部分中药材的采挖。
哲觉是中药材之乡,种植的中药材就有20多种,村民们现在正在采挖的就是川乌,川乌虽小,但其经济价值非常可观。主要栽培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亦有栽培。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东部,南至广西北部。川乌为块根植物,对土壤选择较为严格,阳光充足,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水源方便,能排能灌,在海拔1800-2600米地区,中性反应的油沙土和白沙土及灰汤土栽培最为适宜。
“川乌对整地要求严格,洋芋、玉米收获后,应及时耕翻,使土壤充分熟化,增加肥力,减少病虫害。播种前再抄犁2次。曝晒数日,使土壤充分匀细、疏松、做到地平土细。”毛祥亮介绍起川乌的种植经验来,毫不含糊。
据统计,该合作社共吸纳精准扶贫对象户128户441人,仅大桥这个种植基地就吸纳了80户。这些精准扶贫对象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在里面务工人均可增加1000多元的纯收入。
2017年,哲觉镇将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组建特色产业合作联社,实施一系列农业发展项目,培育特色种养殖合作社及种养殖大户,通过示范带动,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春风拂过,万物生发。记者看到,右边是堆满农家肥即将播种的耕地,左边是一棵棵等待收割的大白菜,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当中既有丰收的喜悦也蕴涵着春的希望,哲觉全体干部群众正撸起袖子加油干,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