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经济开发区 “六举措”创建园区大平台
作者:沈光勇 时间:2017-03-01 阅读:200
本报讯(记者 沈光勇) 近年来,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采取狠抓招商引资平台,狠抓产业发展平台,狠抓基础建设平台,狠抓服务提升平台,狠抓体制改革平台,搭建观摩交流平台等“六举措”,创建园区大平台,助推企业大发展。
狠抓招商引资平台
围绕招商引资目标,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编制储备一批优势项目,主动出击招商,围绕重点区域和优势进行招商,创新招商方式,巩固招商成果。
结合县情和经济开发区实际,根据招商引资规划,依托威宁资源优势,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编制储备一批招商引资项目。
重点瞄准重庆市、珠三角、长三角招商,弄清以上区域内企业的投资方向,及时准确捕捉信息,加强联系,争取前来考察、投资建设。
立足威宁农业资源、气候资源、畜牧资源、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源等优势,积极招引重点关联项目,打造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
加快重庆、广州、上海设立招商分局建设步伐,开展定点招商、专业招商、分局招商、以商招商,选派优秀后备干部到招商一线锻炼,对成绩突出的优先提拔使用。
认真开展“三查三促”活动,做到“签约项目不落地不放松,落地项目不开工不放松,开工项目不建成不放松,建成项目不投产不放松,投产项目不达产不放松”。
狠抓产业发展平台
强化措施,继续推进“大数据、食用菌、服装鞋帽箱包、特色山地农产品、大健康医药、装备加工制造、现代物流”等七大产业基地培育工作,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全面推进大数据战略的实施,加快大数据服务外包和呼叫产业基地平台建设,全面推进电商产业园、物流园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培育一批含盖运输卸装、仓储配送、物流中心、第三方物流等方面的企业,助推全县“网货下乡”和“威货出山”战略。
培育食用菌产业基地,立足现有产业优势,全面出击,围绕食用菌产业园的上下游产业招商,打造“中国食用菌之都”。
培育服装鞋帽箱包加工基地,立足现有产业,加大服装鞋帽箱包等相关项目招商力度,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帮助奥博、贵妹、金足等企业做大做强,确保服装鞋帽箱包产业有规模,上档次。
培育特色山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全面推进大黄梨深加工、油茶加工生产、苦荞火腿系列食品生产、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项目的落地建设工作,围绕现有企业抓产业,让一产接二产连三产,互动发展。
培育大健康医药基地,加大对贵州片仔癀大明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扶持力度,围绕大健康产业,引进一批优强企业入驻经开区。
培育装备加工制造基地,强化服务,帮助冷弯型钢、风电产业、双威食品等企业开拓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
培育现代物流基地,做实园区物流规划,加快招商物流、威宁物流园区的建设进度,为电商产业园和威宁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狠抓基础建设平台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园区的规划和建设,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园区聚集效应和吸引力。
抓好续建项目推进工作,继续推进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继续推进农特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建设。
继续推进雪榕二厂二期场房、安置区住户、胡萝卜加工、电子商务及信息产业园、102省道三期改造等项目的建设事宜。
抓好新开工项目建设工作,全面加快环城路与G326国道连接线、102省道四期改造、橡塑产业园、胡萝卜、苹果、饮片厂、制药厂、板式实木家具、马铃薯系列食品、HCC(一期、二期)等项目的建设进程。
适时启动建材、五金家电、家居、专业配送等市场建设,提高经开区配套服务水平。
狠抓服务提升平台
创造优良的服务环境,全力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从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及工作效率四个方面主动适应入园项目越来越多的新形势,采取“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项目手续后置办理”等办法,做到心贴心、面对面、人盯人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立项、审批、证照、土地、水电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提高业务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主动开展一站式服务,用真情、真心、真诚服务投资商,形成园区服务优势。
完善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对企业扶优培强力度。有针对性、导向性地对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进行政策扶持,加大科研、资金等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按照一个企业一名责任领导、一名责任人的联系方式,主动上门调研,积极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扩大对外贸易。
积极搭建企业与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机制,鼓励企业引进人才,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鼓励和支持企业申报名牌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财税贡献率。
创新融资手段,建立健全融资和担保机构,做大融资总量,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同时,加大赴省进厅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为经开区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支撑。
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利用好节假日农民工返乡等有利时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动态更新的宣传招聘活动,重点做好雪榕生物威宁食用菌产业园、服务外包及呼叫中心、服装鞋帽箱包加工等项目的招工工作。
搭建好“校企合作”平台,全面开展就业培训,为企业提供熟练技术工,降低企业员工培训成本,提高企业单位投资效益。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凤还巢”活动,吸纳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狠抓体制改革平台
开展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逐步破解体制对发展形成的瓶颈,走出一条园区体制改革的威宁道路。
推进园区企业化管理,实行“管委会+经营公司”模式,逐步建立政府监管、市场运作、公司经营的运行机制,强化经营公司资本,促进经营多元化发展,充分发挥融资担保职能,盘活园区资产,为园区发展注入新动力。
深化投融资机制改革,设立偿债基金,将可用于经营的资产划拨给公司经营产生利润的70%计提,用于债务化解,并将经开区所辖范围内产生的财政总收入地方留成部分全部用于化解债务。同时,严格举债程序,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对集中到期的债务做到有效消化,确保债务风险隐患及时化解。
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严格落实产业准入标准,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对长期占用资源不开发的企业进行全面清理,依法收回资源、重新配置。
创新征拆工作机制,适时调整征拆方式和安置方式,集中规划安置区,利用好棚户区改造、移民搬迁政策,把棚户区改造户、移民搬迁户引进来,提高安置区品味,减少历史征拆、减少违建、减少社会矛盾。
激活人才保障机制,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注重人才培养,加大干部与县直部门及各乡镇的交流力度,做到用人上以业绩为重,待遇上与贡献挂钩,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同时,研究引进支撑性人才,带动园区企业行业的发展。
搭建观摩交流平台
重点推进电商园产业项目一期、农特产品批发市场项目一期、苹果专业市场及气调库项目、中药材市场项目一期、胡萝卜加工项目、HCC项目一期、贵妹鞋业项目、雪榕二期项目、中药饮片加工项目、物流园路网及102省道三期改造项目、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橡塑产业园项目、汽车内饰及电商项目、马铃薯深加工项目一期等十四个重点项目建设。
建立园区重点项目微信交流平台,实现时时调度,及时调度和了解项目建设推进情况。
其中,重点推进HCC一期、贵妹鞋业、雪榕二期三个全省项目观摩会重点项目和农特产品批发市场项目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