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百姓信赖的农村淘宝
作者:马召凤 蔡莲 时间:2017-03-01 阅读:279
做百姓信赖的农村淘宝
——访大街乡农村淘宝合伙人陈祥琴
记者 马召凤 实习生 蔡 莲
“祥琴,网上这个鞋子你家店里有卖没得?”
“祥琴,这个农村淘宝软件怎么下载?”
“祥琴,我家买的那个桌子来了没得?”
……
时逢大街乡赶集 的日子,走进大街乡农村淘宝服务站,这里吵吵闹闹,拥挤忙碌。老百姓或前来电脑上选购商品,或在店内购买物品。一间不大的农村淘宝服务站被挤得满满当当。陈祥琴一边在电脑上翻着购买的页面一边招呼着自己两岁的孩子。
每逢赶集的日子,陈祥琴要比平时忙得多。然而,她的忙碌也最终收得回报。从2015年12月26日开业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在全镇的农村淘宝合伙人中,陈祥琴的服务站以21985的订单量和1940914.31的成交金额荣获全县第一。
阴差阳错走上创业路
2015年12月26日之前,陈祥琴是大街乡集市上的一位摄影师,开着自己的照相馆。每天和镜头与闪光灯打着交道,她在摄影棚里已经待了5年之久。若不是丈夫参与了农村淘宝服务站合伙人选拔,她差一点就忘记了自己原本就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学生,那是2010年以前的日子,那时她还是成都理工大学的一名大学生。
当农村淘宝这个新词开始在威宁火了起来,也不过是2015年12月之后的事情。然而,尽管丈夫每天忙碌着农村淘宝合伙人的选拔,于陈祥琴而言,这对她没有多少吸引力。
走上农村淘宝服务合伙人这条创业路,对陈祥琴来说是“误打误撞”的巧合。丈夫成功的成为合伙人之后,因为身体上的原因,农村淘宝转由陈祥琴来打理。
此时的陈祥琴对于农村电商依旧不抱希望,她并不看好这片市场,再加上她本人并不善言辞,她有些害怕每天和老百姓们不停地说话、打交道。因此,大街乡的农村淘宝服务站开业的前三个月,业绩没有悬念的靠后。
背着孩子发传单
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3月,眼看着农村淘宝服务站越来越冷清,陈祥琴有些心灰意冷,虽然走上此条路有些阴差阳错,但是如今这般冷冷清清多少让她想打退堂鼓。
“我其实都不想干了,但是带我们的罗超老师总是打电话过来询问情况,给我很多帮助,心里觉得做不好村淘对不起他。”罗超是阿里巴巴总部派到威宁来培训村淘合伙人的老师。怀着这份愧疚,陈祥琴开始拾起了自己对农村淘宝的信心。
第一步,陈祥琴从网上购进了一批非常便宜的网鞋,网上售价9.9元,陈祥琴在实体店售价10元。用便宜的价格首先把人群吸引过来。“每到赶集的日子,我就在外头吆喝,也发传单”。老百姓被如此物美价廉的商品吸引,纷纷前来选购。在选购的过程中,陈祥琴就顺利地将农村淘宝这个软件讲解给了老百姓听。“他们虽然不知道这软件怎么用,但是内心开始对这个东西有些好感,买东西便宜”。抓住了百姓要求买东西物美价廉的心里,她的第一步终于走了出去。
“后来,我每到赶集的日子就在街边发传单,天冷的时候背着孩子还在发,发了三个多月。”从一个飘在空中的概念到一个实实在在的购物平台,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填补了大街乡农村淘宝这片空白。
做百姓信赖的农村淘宝
陈红云家是大街乡的一户殷实人家,在街上开起了酒店。陈祥琴的农村淘宝店开业之后,陈红云就慢慢地把酒店用品的购买渠道转移到了网购上。
去年双十一,陈红云家在农村淘宝买了好几千块钱的物件。“祥琴会帮我们讲价,很多东西她一讲价划算了好几百块钱”。正是这种极力为百姓争取利益的作风,陈祥琴的淘宝服务站从最开始的门庭冷落慢慢变成今天百姓生活中的一个购物帮手。
为了让百姓信赖农村淘宝,陈祥琴率先开起了网络实体店,从网上进购大批货物,在实体店以网络价格销售。前来购买货物的百姓可以在网上选购也可以直接在店内选购。通过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步子,她的淘宝店慢慢开成了实体店和网络相结合的模式,让百姓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网购”有了实实在在的信赖,在当地很多百姓青睐。
正是这种把网络购物实体化的尝试让陈祥琴的农村淘宝服务站焕发新生。如今,越来越多的百姓走进服务站,都忙着让陈祥琴帮忙连上店内WIFI安装农村淘宝客户端,再像她学习如何购买,如何付钱。
“我的顾客很多都是不识字的群众,我不能抱着敷衍他们的态度。”凭着这样的态度,陈祥琴把农村淘宝开进了百姓心里。如今,她的淘宝店生意愈见火爆。“每天,至少能接到30个以上的电话。”陈祥琴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