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上“致富”树 等摘“幸福”果
作者:李欢 时间:2017-03-01 阅读:199
栽上“致富”树 等摘“幸福”果
——中水镇小寨村产业结构调整小记
记者 李 欢
时下,走进中水镇的小寨村车厘子种植基地,一株株一两米高的车厘子树已全部完成拉枝,树枝头挂满了正在苏醒的花芽。排列整齐的车厘子树中间,绿油油的矮化农作物点缀其间。
“这是去年栽种的200多亩车厘子树,今年部分车厘子树有望挂果,而在明年将大量挂果并有望上市。”小寨村村支书姜毅介绍道。
长期以来,小寨村村民都以种植苹果和传统农业为主,2016年小寨村村支两委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多次考察和试种,引进种植车厘子,引导村民发展车厘子200余亩,还计划把基地打造成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高效示范农业园。
在车厘子种植基地,记者了解到,该基地按“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行,由合作社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前3年,农户自愿出土地、劳力,由合作社出资作为基地果树种植管理,3年后,基地产生经济效益,农户还可以参与分红。
“等果子有收益后,我们将按照‘433’的模式分红,即村集体经济占40%,合作社占30%,老百姓占30%。”姜毅说。
此外姜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按低产1500斤,每斤市场价二十元,产值在3万块左右,按“433”的分成模式,每户参加合作社的农户都有上万元收入。加上农户平常在基地上务工挣钱,一年下来,一亩地的产值远远超过传统农业的收益。
“我家把近两亩的土地农租给合作社,收取土地租赁费,自己就在自家的土地上打工赚钱,工资80到100元不等,以后还可以分红,这买卖做得。”正在基地内务工的老马笑着说。
目前,该基地共辐射带动周边174户农户,其中贫困户41户。
在车厘子种植基地不远处,密密麻麻的水泥柱纵横交错、排列整齐,水泥柱之间横向用铁丝相连,一株株苹果树被固定在铁丝上。
一直以来,苹果种植在中水镇种植业中占一席之地,鼓起了当地群众的“钱袋子”。
近年来,中水镇立足于以“建一个基地,树一个标杆,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为目标,高规格、细规划、严标准实施苹果基地建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建设模式,为基地提供“最后一公里”的服务。
“我们镇在巩固和改造提升原有特色苹果产业种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通过引导专业合作社,引进适宜的产品进行种植,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致富。在合作社的示范引领带动下,小寨村也积极引进新品种,不断扩大基地规模,全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之路。”中水镇副镇长邓广焱介绍说。
在精品红苹果种植合作社引领和带动下,小寨村2016年共种下苹果1943亩,今年完成种植900亩,全村苹果总种植面积达2800余亩。
“现在我们村里的土地几乎流转来发展经果林,等挂果后,群众就等着数票子,过好日子了。”姜毅笑着说。
近年来,中水镇坚持把产业扶贫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探索“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水果种植产业的发展平台上来的做法,解决困难群众的收入低问题,产业调整变“输血式”为“造血式”扶贫,为群众铺就了一条长期致富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