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3-06

威宁加快发展现代山地农业

作者:文兵 时间:2017-03-06 阅读:339


   本报讯(通讯员 文兵) 2016年以来,威宁紧紧围绕“粮食品种调优、经济作物调宽、畜牧效益调高、土地使用调活、农机事业调快、科技事业调高”的要求,在科技投入和品牌战略上下功夫,积极发展马铃薯、蔬菜、精品果、生态草地畜牧、茶叶等产业。在稳粮生产的同时,科学调整经济作物种植类别,增加经济作物复种指数,粮经比调整到4∶6,农业结构趋于均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综合效益显著增强。
  传统农业产业稳步发展。马铃薯产业方面,稳定常年种植面积,“威宁洋芋”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已远销深圳、广州等城市及东南亚国家。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威宁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草地生态畜牧业方面,利用山地资源,大力发展以肉牛、绵羊为主的草地生态畜牧业,重点发展肉牛和禽蛋等产业,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33%,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特色杂粮方面,威宁特有的气候特点非常适宜苦荞、燕麦、芸豆等特色杂粮生长,其生产的杂粮因营养丰富、美味可口而闻名遐迩。“威宁荞酥”已获地理商标,产品远销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山东、北京、新疆等省市。
  特色农业经济迅速发展。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方面,把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作为全县农业工作的重点。积极发展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逐步形成订单农业的发展模式,制定相应的保护价收购政策,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利益。拓展市场视野,常年外销马铃薯商品和种薯(含常规种薯)。蔬菜产业方面,在推进基地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和产业体系建设上做了大胆的尝试。农业部已将威宁列为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之一,省农委已将威宁确定为乌蒙山区夏秋反季节蔬菜产业带的重点基地县和集散地。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持续增强。苹果产业方面,围绕“早熟优势、品质优势、生态优势、南方市场区位优势”,选育出优质鲜食新品种黔选2号、黔选3号,并通过省种子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总结出威宁自然气候条件下苹果优质高效无害化栽培。中药材产业方面,全国368种重点植物药中,威宁就有152种,其中道地药材有近80种,被视为“天然药库”;主要种植品种有党参、天麻、三七、续断、半夏、鱼腥草、百合、金银花、桔梗等,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助推群众脱贫致富。茶叶产业方面,本着发展精品的思路,建设了香炉山茶园、麻乍茶园等具有代表性的茶园,打造了香炉山茶、乌撒烤茶等知名茶叶品牌,并引进了黔丰堂等知名企业进行茶叶加工。
  龙头企业带动显著增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工作,通过招商引资引、本土培养等方式,培育了爱心培食品有限公司、草海津汕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芦丁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威宁鹤乡果核桃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省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威宁坤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威宁火腿制品有限责任公司、金菊生态观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宏福堂道地药材有限公司、威宁东方神谷有限责任公司等市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威宁共有县级以上龙头企业64家(其中省级8家、市级30家、县级26家)。爱心培食品有限公司的苦荞系列产品已进入深圳华润超市,芦丁食品有限公司的“威宁荞酥”等产品已进入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已在重庆、成都设立“威宁洋芋”直销点,开通了威宁到贵阳的“蔬菜专列”和到重庆、成都的“威宁洋芋”铁路运输专列。新增有机农产品1个(中水红苹果专业合作社有机苹果),新增省级著名商标1个(威宁荞酥)。全县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达16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3个,省级著名商标达7个,有机农产品认证达4个。目前正着手开展“威宁苹果”、“威宁苦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
  经营主体规模不断壮大。土地流转加快推进,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平等协商、依法自愿、互利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积极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范有序地流转,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使流转面积逐年扩大、流转速度明显加快。经营体系逐渐完善,通过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辐射带动农民16万余人。发展措施得力高效,组织申报了2个国家级示范社、1个全国百强知名品牌示范社和1个全国性的一村一品示范村,申报了5家省级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