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3-06

打开石门再逢春

作者:李云侠 时间:2017-03-06 阅读:236


 打开石门再逢春
——石门乡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工作小记
本报记者 李云侠



女姑村村民王世梅和同伴正在给三膜马铃薯盖膜

   过去,石门坎穷到什么地步?
  不仅有“天点灯,风扫地,土坯房里睡”的写照,还有“有女不嫁石门坎,苞谷洋芋度春秋”之说。
  2015年8月底9月初,省委书记陈敏尔亲自到石门乡蹲点调研,深入农户访贫问需于民。就此,沉睡的石门被唤醒,一场“决战贫困·同步小康”的战役在石门坎拉开了大幕。
  2017年2月,再看石门坎,已是一幅“百年一梦贫苦去,掀起石门再逢春”的美丽画卷。

改造老基建,盘活新石门
 
  阡陌田间路,百姓枕上春。
  石门乡新民村仰天窝种薯扩繁基地占地5100亩,原是一片荒坡。当地百姓介绍,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已经撂荒了将近20年。村民说:“吃了早饭开始走,到地里肚子就饿了。”
  2016年3月,石门乡修通了该路段的油路,同年4月引入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石门乡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成为石门乡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实践基地。在2016年的试种试验中,马铃薯种薯亩产高达5000斤以上,亩产值达7500元,带动了当地百姓增产增收。
  新民村三组贫困户黄朝德有10亩地入股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公司除每亩给100元租金外,还把每亩利润的6成分配给他。黄朝德说:“去年基地才启动,我就分得8000块钱的红钱,加上1000块钱的租金,5000元务工费,去年一年我就收入14000多元。”
  据悉,石门乡一年多时间,启动了中水至石门快速路建设,预计2018年可建成通车。新建和改造了231公里路,实现了村村通油(砼)路,全面开工68公里巡回路建设,打通了13个村民组的通组公路21公里,实现了组组通公路,通寨路、联户路正在有序推进,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正在形成,群众的致富路一条条修到家门口。
  政府建新房,村民乐开花。如今,走进石门乡,栋栋别墅般的乡村新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村民们喜笑颜开忙着搬新家、住新房,这都得益于扶贫攻坚的大力支持。
  在新营苗寨,83栋小楼围聚成圆,中间小广场、休息长廊、花坛一应俱全。年前刚搬入的苗族同胞们,开始忙着开展新生活。
  贫困户朱爱荣一家5口,住上了12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他说:“政府太好了,这新房子住起来特别舒服,再也不用担心灾害天气了。”
  在观音山社区,黄俊祥老人一家也搬进了社区新楼房。他妻子说:“党给我解决了住房,我们接下来就专心搞生产了,日子比原来好多了。”
  走进黄俊祥家的新房,窗明几净的3室1厅,沙发电视一应俱全。黄俊祥老人不停地说:“是党的政策好了,我们才能住起新房子,感受幸福和快乐,以前做梦都没想到啊。”
 
引进新产业,带动新发展
 
  如今,春耕时节进石门,不再是各家各户小打小闹。举目望去,女姑村搞三膜马铃薯种植、观音山社区搞蛋鸡养殖、新营自管委搞生猪养殖……各村各寨都有了自己抱团发展的新门路。
  在女姑村,记者偶遇了正在检修滴灌管道的村民盛才敏。她告诉记者:“2016年12月27日,我就到基地里检修管道了。每天有80块钱务工费,活路比以前自己种轻松多了。”
  盛才敏家的3亩地全部被三膜马铃薯基地租种后,她就来到基地负责滴灌供水管道检修,同时还在家喂养了1头牛。他一个人的工资完全够补贴家用,还小有富余。
  县委组织部派驻女姑村包村干部马龙介绍,自基地建成以来,2个月时间就已发放民工工资45万元。
  在观音山社区,黄俊祥告诉记者,他现在种了11.5亩中药材,每年的纯收入在2万块以上。不仅供了3个孙子上大学,还足够老两口的生活开销。
  村支书舒应波告诉记者,村民居住条件改善后,观音山社区以百万蛋鸡集体经济产业园、200千伏光伏发电扶贫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为发展核心,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舒应波介绍,百万蛋鸡集体经济产业园目前已建成鸡舍2栋,投养蛋鸡10万羽,覆盖全村贫困户42户158人。他说:“全部建成以后,将覆盖全村420余户贫困户,解决220人就业,户均增收1.1万元。”
  走进蛋鸡养殖厂,一只只母鸡在各自的“房间”咋呼,一个个新鲜鸡蛋随传送带直接输送到操作员面前的平台上,当天的鸡蛋垒成高塔,只等运输车前来打包分销各地。
  在新营自管委,记者看到朱爱荣和妻子张智慧正在山顶放牛,3头小牛膘肥体壮,朱爱荣潜心照料着他们。
  朱爱荣告诉记者:“有两头小牛是政府出钱买给我的呢。”
  去年底,石门乡政府整合资金为新营社区贫困户新建了83栋新楼房,朱爱荣是新营社区贫困户,他们一家也分到了一栋,今年1月搬迁入住。
  不仅如此,政府还出资14000元,作为他家发展养殖业的启动资金。他自己又添了部分资金去买了3头能繁母牛。
  “明年三、四月份,大的两头牛就该怀小牛了,再养四五个月就能出售,到时候每头小牛能给我挣回七八千块钱嘞。”说起3头牛,朱爱荣特别高兴。
  据石门乡宣传委员虎尊凡介绍,新营社区的贫困户们,不仅住进了新房子,有了养殖启动资金,政府还引进广西宏华集团准备搞生猪养殖,目前已经建好一栋猪舍,预计今年三、四月份可投入使用。
  舒应波说:“待猪舍建成后,将采取20户一体的运作模式,公司负责提供猪苗、饲料、养殖技术指导和生猪回购。村民以每户5万元的股金投入分红。预计每年每户分红1万4千元左右。”
  朱爱荣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年两头小牛出栏,能赚到1万3千块左右,加上生猪养殖的分红1万4千块,再加上孩子们打工的收入2万块,一家5口的脱贫梦不是问题。
  舒应波乐呵呵地说:“政府实在是太好了,有政府这么大力的支持,我一定好好养牛,争取早点脱贫。”
  2月22日,春寒料峭,石门乡的土地上依旧热火朝天。走村串寨访贫问苦的干部们、加紧施工的工人们、田间地头搞生产的农户们,他们忙碌的身影在石门乡的土地上穿梭,每走一趟,石门乡就有一次的变化;每走一村,就看到那一村与幸福更近;每走一户,就有一户人家笑意盈盈,石门乡脱贫致富的脚步更快了、路子更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