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大山 幸福“敲门”
作者:陈武帅 许定华 时间:2017-03-10 阅读:324
搬出大山 幸福“敲门”
——威宁易地扶贫搬迁让群众安居乐业
本报记者 陈武帅 许定华

一
2017年春节,陈昌贤一家搬进了石门乡观音山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住进了“小别墅”。
“幸福来得太快,住进新房不仅没花一分钱,政府还给我们买来了沙发、彩电等家用电器。”陈昌贤乐呵呵地说。
对于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陈昌贤直言当初由于故土难离,怕失去土地就失业,所以还有抵触情绪。
陈昌贤家原来住在观音山社区六组,处于地震带,山体容易滑坡,建新房一直是悬在心头的梦想,可是苦于没有钱修建而“望房兴叹”。
如今,喜迁新居的陈昌贤特意编了一首顺口溜歌颂党恩:
云贵地震抖三抖,我家房屋裂开口。晚上睡觉似鬼叫,一家老小听风吼。深更半夜入梦来,何时才能搬迁走。如今搬到新居后,真是糠箩跳到米箩头。
搬进来,怎么发展致富呢?
石门乡对易地扶贫搬迁户实施了一整套“套餐”。
石门乡引进大型养殖企业华曦百万蛋鸡养殖场,今年六月份养殖规模将达到100万羽,贫困户和搬迁户以土地作为股金,年底按照公司、贫困户、村集体6:3:1比例分红,让搬迁户生活有了保障。
安置点本身就配备了临街门面,搬迁户可以依托集市做生意、打零工,让搬迁户实现就近务工、就近发展、就近创业。
现在,陈昌贤在观音山华曦百万蛋鸡养殖场打工,每月有2500元保底工资,加上提成和年底分红,每月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生活。
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这是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梦想。
2016年,威宁筛选户数5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寨为搬迁对象,最终确定2379户10525人搬迁到五里岗街道、海边街道、石门乡观音山社区、石门乡石门坎社区小集镇、哲觉镇论河村、哲觉镇中发街、大街乡牛吃水村、大街乡小集镇、黑土河镇集镇等基础条件较好、就业岗位多、土地流转障碍较小的地方统一安置。
如今,威宁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不仅让山里人圆了“城市梦”,还让他们安居乐业迅速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搬出大山去,幸福来“敲门”,“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九字真言在搬迁户身上得到实现。
二
这些天,李仁良喜事不断,不仅搬出了悬崖峭壁的村庄,成了一名“城市人”,还借助经开区产业园区地理优势和优惠政策创办属于自己的公司,当上了“老板”。
李仁良的老家在龙场镇白岩村坪山组,这是一个悬崖边上的村庄,生存环境极为恶劣,又是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属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村庄。
在2016年威宁五里岗异地搬迁项目中,白岩村坪山组成为集体搬迁对象。2017年春节前夕,李仁良家搬进了80多平方米的新居,成为首批搬迁到五里岗安置点的搬迁户。
搬出了大山,告别了黄土地,李仁良筹备资金开始创业。
如今,李仁良创办的公司开展平面设计、广告制作、房屋装修、净水器专卖、土特产销售等业务,一时间,李仁良的创业做得风生水起,收入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攀高。
李仁良还将部分同村搬迁的贫困搬迁户派遣到农民职业培训机构学习技术,回来后到自己的公司上班,解决了50余人的就业问题。
“搬出大山进城市,农村人不仅住上了高楼,还可以打工挣钱。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享受现代化的生活了。感谢国家易地搬迁好政策,才让我们从闭塞的村庄变成城市人,我就要抓住机遇快速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李仁良说。
三
“原来住在山沟头,进出都是干河沟。”谈起原来的生活,麻乍镇长坪村搬迁户赵洪庆感受最深。
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赵洪庆率先在易地扶贫搬迁表上签了字,迁至威宁五里岗易地搬迁安置点,成为2016年首批搬迁到威宁五里岗安置点的住户。
据悉,威宁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总投资40944万元,总建筑面积178614.19平方米,共分3个安置小区。其中阳光馨区可安置677户3322人,创业馨区可安置344户1636人,欣荣家园可安置356户1916人。
搬得来更要稳得住。威宁未雨绸缪,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实现搬迁与脱贫同步。
在规划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时,威宁还配套建设种养殖产业、就近务工等项目让搬迁户依托当地资源,就近发展生产、稳定就业,为搬迁户早日脱贫、持续发展找路子。
五里岗安置点就在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里,经开区积极探索园区企业产业链延伸、务工、商业门面经营扶持、餐饮、修理等项目,帮助搬迁户尽快脱贫,为搬迁户积极寻找致富路子。
“搬出大山进城市,农村人住上了高楼,还可以打工挣钱,孩子读书也方便,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享受现代化的生活。”谈起未来的生活,赵洪庆显得格外高兴。
张凤美也是易地搬迁搬迁项目的受益者,她家从有“山荒荒,地光光,新坪的姑娘走四方”之称的秀水镇新坪村大箐组搬到威宁经开区,成了园区里的“上班族”。
“当初搬出来还担心失去了土地,怕生活没有着落,如今在开发区的雪榕公司里打工,每个月有2000余元收入,比以前强多了。”在威宁经济开发区雪榕公司,正在采摘杏鲍菇的张凤美乐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