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大地涌动小康春潮
作者:龙胜 张怡 赵莉 时间:2017-03-13 阅读:253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百村纪行”大型纪实采访系列报道(36)
高原大地涌动小康春潮
——从马铃薯观光道建设看威宁通村公路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记者 龙胜 实习记者 张怡 通讯员 赵莉

马铃薯观光道施工现场一角

马铃薯观光道施工现场一角
三月的威宁,阳光洒满大地,料峭的春寒逐渐退去。
驱车行驶在五里岗张家坪子到小山村的公路上,最强烈的感受莫过于通村公路的巨变:昔日羊肠小道被一条条四通八达的宽阔油路取代,越过了田野,跨过沟壑,将散落的村庄紧紧相连,铺就一条条农村产业发展的“快车道”。
途经五里岗街道白岩村三膜马铃薯建设基地,一座座三膜马铃薯大棚整齐划一,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棚内的马铃薯早已破土而出,长势喜人,绿意盎然。
通村路贯穿产业带
提到修路带来的变化,草海镇同心村农民卯昌福深有感触:“以前,路是2.5米的机耕道,我们拖洋芋都是用拖拉机,遇到下雨天,满路的稀泥巴,有时候时间一耽误,洋芋只能烂在地里,太可惜。现在路修好了,用大卡车拉洋芋,提高了运输能力,减少了成本,再好不过了。”从马铃薯产业的形成对公路建设的依存关系中,卯昌福亲身体验了“要想富、先修路”的真谛。
近年来,威宁紧紧围绕茶叶、马铃薯、蔬菜、中药材、核桃、畜牧等重点产业,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全力打造农业特色产业。然而长期以来,由于道路不通、物流不畅、市场不活、农村信息闭塞、严重制约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作为交通的“毛细血管”,农村公路的建设是加快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尽快形成贯通城乡、畅通舒适、布局完善、规模适度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为威宁加快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是广大干部群众多年来的共同夙愿。
这个春天,对于卯昌福来说,忙碌程度远远超过了他的想像,1600亩三膜马铃薯的种植可不是个小工程。作为白岩村三膜马铃薯建设基地的负责人之一,卯昌福每天要监督和指导工人搭建大棚、覆盖地膜、整理土地、管理种薯……可这一切的忙碌都是值得的,待4月中旬,大棚里的马铃薯将迎来早于往年上市的第一轮收获。
“保守估计,每亩3吨产量,按照每斤1.5元至2元的销售价格,这片基地产出的洋芋就是上千万的产值。”卯昌福告诉记者,“这一切变化,没有公路的畅通作为保障,我们的发展就会慢得多”。
通村路就是小康路
在草海镇中海村至卯关村的修路现场,彩旗飘飘,压路机、挖掘机、运输车往来不绝,大卡车将混凝土缓缓倒入路槽里,机器轰鸣着将石料夯实摊平,戴着红色安全帽的工人们忙着加固模板、打磨平整、切割收缩缝,一派热火朝天的道路建设大会战场面。
修路的很多工人都是周边群众,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只为早日将路修好。
今年6月,中国马铃薯大会观摩现场设在威宁,这既是推动威宁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大机遇,也是展现威宁形象、对外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机会。
春节后,由县交通运输局牵头新修建的马铃薯观光道,途经五里岗街道、草海镇、小海镇、双龙镇,共12条路,约39.8公里,工程总造价约5600万元。这些道路的修建,不但为威宁成功召开马铃薯大会提供了强有力公路支撑,也让当地群众从畅通公路工程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