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3-14

威宁五个狠抓助力脱贫攻坚见实效

作者:李际龙 时间:2017-03-14 阅读:199


   本报讯(通讯员 李际龙) 2016年来,威宁全面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按照“五个一批”脱贫路径的要求,五个狠抓助力脱贫攻坚见实效。
  狠抓生产发展精准脱贫。着力实施“11153”工程,种植马铃薯165万亩、烤烟28万亩、蔬菜76万亩、中药材26.1万亩等等,特色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有效增加农民收入。2016年实施产业扶贫项目732个, 对7个极贫乡镇2016年脱贫的3745户每户补助5000元发展农业产业,对其他乡镇2016年脱贫的12247户每户补助1000元发展农业产业,6.12万人贫困人口从中受益成功脱贫。对1万名青壮年劳动力进行规范化技能培训,帮助贫困地区青壮年农民解决在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最终达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目的;在246个贫困村设立电商网点,拓宽了贫困人口的增收门路,提高了增收水平。
  狠抓易地扶贫搬迁精准脱贫。以贫困程度深的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攻方向,将易地搬迁和精准扶贫深度融合,按照“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要求,对需搬迁的贫困人口进行详细摸底,对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实行县级领导包村和县直部门挂帮相结合,每一个乡镇(街道)都有一名县领导挂联,每一个搬迁的村都有一名县领导和一个部门挂包,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一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做到对贫困群众不脱贫不脱钩,对易地搬迁户不完成搬迁不脱钩,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2016年对149个自然村寨2164户10510人实施搬迁脱贫,完成9个安置点建设,其中安置到县城经开区1340户6816人。
  狠抓教育扶助精准脱贫。加大财政投入,压缩8%的行政经费用于支持教育发展。全面实施精准资助惠民计划,建立完善从学前到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全程资助体系,确保“应助尽助”。及时发放各种国家资助资金,发放学前教育幼儿资助金181万元、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金12966.4万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1553.8万元、中职资助金332.6万元、高职助学金70.35万元、大学生新生入学资助金30.2万元、滋蕙计划资助金120.6万元、励耕计划资助金98万元、润雨计划资助金6万元;大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第一批享受资助人数为6858人,享受资助资金1715.129万元。开展圆贫困家庭学子读书之梦活动,通过认真摸底登记、认真审核把关,认真的把控政策,认真的组织兑现等“四个认真”的有力举措,共发放助学金1125.986万元,惠及高中、中职、大学贫困学生4171人,实现无学生因贫辍学、因学返贫、圆了学子的读书梦。针对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考取二本以上的1509名学生一次性每生发放资助金4000元。
  狠抓政策兜底保障精准脱贫。建立健全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特困救助、临时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和受灾人员救助8项制度为主的覆盖所有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和完善了急难救助机制。2016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484元/人/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3060元/人/年,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逐步推进,将27796户68909人无力脱贫、无业可扶贫困人口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政策性兜底脱贫,全年共发放农低保金2.44亿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786.25万元。对7035名受灾群众实施临时救助, 发放救助资金1044.54万元。改造农村危房2万户,加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关爱救助保障,救助贫困留守儿童9000余名,发放救助金720余万元。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精准脱贫。围绕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 扎实推进农村公路网建设,新修通村油(砼)路 962公里、通组公路505公里,实现“村村通油路、组组通公路”目标。实施13个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工程,解决了9.2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问题;实施最困难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28处,解决农村24.1万人和学校1.4万人的饮水不安全的问题。投入7.37亿元继续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有效解决一批贫困乡村尤其是少数民族特困乡村的水、电、路、讯等发展瓶颈制约问题。重点加大对交通基础条件差、气候恶劣、历史欠账大的石门、黑土河、新发、龙场、海拉、板底、大街7个乡镇的帮扶力度,安排了50名县级领导联系帮扶50个极贫村,按照“五通四有”和“四有五覆盖”的脱贫标准,帮助贫困乡村、贫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