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杂记
作者:张锋 时间:2017-03-15 阅读:226
一
也许是自己属于少数民族中的一员,自小总在心底对“民族文化”四个字一直心存景仰,不管是自己民族的亦或其他民族的,一直总是寻找各种机会把内心的这种景仰变成双眼里那份真实的观感。
对布依族的文化民俗只是在一些零散的书籍或影视中概念式的略知一二,属于浅尝辄止、浮光掠影一类,一直未曾有机会亲临布依人家耳濡目染。
2016年岁末,新年的脚步渐次在乡村的土地上开始行走。为让我们一群朋友能够亲自见证和亲身感受布依人家迎新年杀年猪的民俗,一位布依朋友几次盛情相邀并将家里原已选定的杀年猪的日子一再改期,我们一行在一个周末一路憧憬远赴朋友这份难得的盛情相约。
将家人定好的日子一再改期,这是一种把“朋友”两个字放在心里大写的人。
二
从县城到乡村,从柏油路到水泥路再到泥土路,在一路山路十八弯的峰回路转中,我们抵达了朋友的老家——牛棚镇和平村白岩组。
车辆从柏油路驶上通往朋友家的那条乡村公路,我看见路两边都已经堆砌了路肩墙,但没有硬化的路面被雨水冲刷得凸凹不平,路面上的那些沟槽时不时把低矮的轿车底盘刮得咣当咣当响,一些疾速而过的摩托车后面扬起干燥的灰尘。轿车的底盘不时刮得让人很揪心,但在朋友一路避让下,车子终于到达布依朋友家屋后,我为朋友在这样的路上开轿车的技术折服。
本来预计提前到达朋友家的时间,就这样被这些泥土路所带来的阻挡而耽搁了,以至于到达朋友家的时候,年猪都已经开膛破肚好几个了。
三
一路上不时接到布依朋友打来的电话,一再询问我们到了哪个地方。当我们一行到达布依朋友家屋后的公路上时,布依朋友早已穿着自己民族的盛装迎候多时。
迎接新年的到来,在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而在新年即将到来时,能够邀请到朋友们的到来,特别是来感受自己民族的一些文化风俗,从布依朋友那激动的语言和喜悦的笑容中,“朋友”二字无端在我心里增加了那么一些无法言说的分量。
四
在布依朋友家帮忙杀年猪的邻居们用猜测的目光打量着我们这群陌生的不速之客。
饥肠辘辘的我们被布依朋友一家请上了桌子。
布依朋友的父母一边往桌子上端菜,一边对我们说着一些表示饭菜不好招待不到位之类的歉意的话,客气和热情弥漫着整个饭桌。
一道道的农家菜,一句句的客气话,一杯杯的老土酒,一口口的火辣顿时演变成一股股的暖流,从嘴里到达喉管到达胃最后浸润着心。
五
一张洗刷干净的大案桌对着屋门的方向摆放,一些烧纸已经提前准备好,前来帮忙的人们撸起袖子兴奋地揭开了布依人家杀年猪的序幕。
主人家进入猪圈用绳子把猪嘴捆个严实后,大家一起前拉后推地簇拥着年猪走向大案桌。
当膘肥体胖的年猪在大家齐心协力的“招呼”下侧躺上案桌后,主人家用烧纸把猪嘴擦个干净,随后在案桌下燃烧的烧纸也许就是主人家对结束年猪生命的一种愧疚和为年猪奉献自己整个躯体的一种感恩方式。
当卷起袖子的屠夫提起刀瞄准猪脖子上的刀路时,你是很难把他那温和的面容同“屠夫”二字联系在一起的。躺在案桌上的年猪也许猜不透,主人把自己照顾得这么膘肥体胖原来是他们为自己精心制造的一个人为的生命“陷阱”。
当锋利的刀尖一下进入年猪身体,一股热血喷出,几声呻吟和一阵痛苦的挣扎后,一个生命就消失在没有呼吸的归途上。
有时总感觉这种手段很是残酷,但作为人类食物链中的一环,这是年猪永远逃不脱的宿命。如同我们人类最终也逃不过生老病死归于尘土一样,只是各自的宿命和生存的方式以及在这个尘世存活时间的长短不同而已。
六
这个时候这种场合是小孩子永远不会缺席的。
一个布依小女孩穿着一身做工精致非常漂亮的民族服饰,静静地站在大人堆里很是显眼。
她用一双清澈如水的目光默默打量着大人们所做的一切,好奇永远是她们心底最为纯真的天性使然。
当看到我们的目光聚焦她身上的服饰时,小姑娘的面容在我们探究服饰的绣制中略显那么一丝得意。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灵魂皈依的寄托。
然而,现在许多民族的孩子已经不知晓自己的服饰,甚至连自己的民族语言也已经不会说,一些民族的民俗文化的消亡已经成为现实里一种正在无法言说的痛。
我用手机给小姑娘拍了一些照片,不为别的,就想为属于一个民族的一些印痕留下那么一些瘦弱的记忆。
七
看着一头又一头杀了的年猪,我想布依朋友一家怎么解决肉多吃不完这个问题时,布依朋友家的一些亲戚和周边一些邻居陆续前来买肉解开了我心底的谜团。
过完年,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家多,一走就没有时间料理家里的事情,年猪自然也喂不了。
年关到来时,外出打工的人家陆续回到村里,在准备过年盘缠的时候,肉自然是少不了的必备品。
布依朋友的父母便在家里喂了多头年猪,就为了这些外出打工或者工作的乡邻回家过年时能够买到肉吃,过一个短暂的年。
勤劳在布依朋友父母的身上体现得那么一览无遗。
八
在温暖的冬日里,同一位朋友一起在布依村寨里行走。
目光远眺之处,一些人家镶嵌在对面大山坡上的皱褶里,大山坡上几乎没有生长什么树木,加之现在处于冬季,绿色少得可怜的大山显得很是那么萧条。
一条小河在山脚缓缓流淌,使人看到了一些生气,至少为萧条的大山增添了那么一点活着的灵气。
在布依朋友家所处的这边山上,从山脚往上种植的核桃树和生长在山顶上的那些绿色灌木丛,以及种植在房屋周围土地里的那些翠绿色的蔬菜,让刚才望着对面大山而有点压抑的心情开始有了一种舒展的轻松。
绿色,是我们生存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颜色,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元素。
九
当我和朋友回到布依朋友家时,前来帮忙的人们各司其职杀完所有的年猪后,正在开始准备一天的晚餐。
大家一边喜笑颜开的摆谈,一边有条不紊的烧洗蒸煮,一边让锅碗瓢盆与火尽情的碰撞,一顿丰盛的晚餐渐次端上长桌。
大家紧紧围坐一起,品尝着那些散发着各种香味的丰盛菜肴。
摆了一盘又一盘的菜肴盛满的是布依人家对客人的尊敬,热情与好客在大家推杯换盏中传递着。
一首首优美动听的布依歌曲从布依朋友们的心底飞出来,一杯杯的土酒端起来,在那悠扬的歌声的诱惑下化作了心底那最为舒坦的音符,让心尖滚烫,久久在耳畔回响,回响……
没有伴奏的清唱,少了那些流行元素的喧嚣。
一曲曲天籁之音在村寨的夜晚诉说着一个民族在大山深处的对传承两个字的执着与坚守。
十
夕阳何时落下山去?夜色何时来到我们身边?
在歌与酒中大家已无从知晓,也不想去知晓。
何时清醒?何时沉醉?
在歌与酒中大家已无从知晓,也不想去知晓。
这个“水一样的民族”,让我们在水一样的世界清澈真实地存活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