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核桃助民富 做强产业共脱贫
作者:高胜利 时间:2017-03-15 阅读:176
借力核桃助民富 做强产业共脱贫
——岔河镇借力核桃产业助农增收小记
记者 高胜利
春日的岔河镇,阳光和煦,空气清新。车窗外,在岔河镇利毕村公路两旁曾经贫瘠的黄土地和山头上,片片新绿在蔓延,成片的核桃林成了公路两旁一道亮丽的风景。
近年来,岔河镇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扶贫办核桃产业发展中心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狠抓经果林种植工作,把该镇打造成为“精品核桃之乡”,着力加快经果林产业提档升级,为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进程打下坚实基础。
2012年,岔河镇在气候土壤适宜的村和村民种植积极性高的地方重点实施核桃产业种植,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免费给村民们发放核桃树苗,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走进岔河镇迎江村,苹果、黄梨等果树随处可见,但最多的还是核桃树。村民们正忙于在自家的核桃林下打窝、施肥、播种,用核桃树产果空隙套种马铃薯、玉米等作物。
“以前种玉米不值钱,如今地里全种成了核桃,核桃还没有收益时就在核桃树下套种马铃薯,以后核桃有收益了,一棵核桃树收成只要上百斤就可以值2000多块钱,比单独种玉米划算多了。” 岔河镇迎江村村民高德选一边在自家核桃树下套种马铃薯一边说。
迎江村村民肖陆英就在自家的4亩地上种植了300多棵核桃树,目前核桃树长势良好,有一半的核桃树已经挂果。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她去年就在地里套种了玉米,今年不但套种玉米,还套种了早熟马铃薯,等马铃薯成熟后,还可以种下一季的农作物。
在迎江村土地比较平坦和肥沃的地方,村民们都采取套种的方式增加收入,一边等待着核桃树的成熟,一边在林下种玉米、马铃薯、蚕豆,“空白期”也有得赚,这样的套种方式经常翻土、施肥,核桃树也会长得更壮。
“现在村里大家都知道种玉米收入少,家家户户都放弃种玉米改种核桃,如今大部分核桃都已挂果,明年将进入盛产期,大家的收入也就提高了。” 岔河镇迎江村村民肖陆英介绍。
岔河镇之所以家家户户兴起核桃产业,这与三益村村民陆加聪家门前的这棵巨大的核桃树分不开。在当地,这棵核桃树的名气传遍十里八村,因为这棵核桃树不仅年代久远,而且产量很高,被当地人称作是一棵“万元树”。
“我家的这棵核桃树有70多年了,每年打毛壳核桃就有1吨多,价格好的那一年卖了10000多元,这棵核桃收入平均每年都在5000元以上。” 岔河镇三益村村民陆加聪介绍说。
三益村的土质好、土质深,只要核桃树的品种好,栽出来的核桃树长势都很好,不要几年就能挂果。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陆加聪的记忆中,从小他就在核桃树下嬉戏玩耍,这棵核桃树是他爷爷栽的,当时根本没有管理,直到现在长成了参天的核桃树,这与这里的特殊地质环境及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岔河镇副镇长赵泽义介绍,2012年以来,岔河镇高度重视核桃种植,重点打造“核桃之乡·生态岔河”,规划种植50000亩核桃,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村民经济收入,重点打造经果林带领全镇老百姓发家致富。
在种植过程中,岔河镇进一步加快产业调整结构步伐,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加强种植技术的宣传、培训力度,不断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努力提高农户的种植管理水平,提升产业化水平,让核桃树苗生长良好、挂果好,产生更好的生产效益,带动该镇各村村民经济发展,形成一条生态发展的产业链,让岔河镇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核桃之乡。
同时,岔河镇结合各村实际,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核桃产业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抓。在全镇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群众种植意识增强了,学习核桃种植田间管理技术积极性也提高了,一片片荒凉的山坡变成了核桃之林。
截至目前,岔河镇通过争取扶贫部门的扶贫项目和林业部门的退耕还林项目,在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镇已完成50000亩核桃种植,种植的核桃成活率高,长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