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3-17

龙河印象

作者:子也 时间:2017-03-17 阅读:353


 龙街樱桃花正开,
墨客骚人慕名来;
法拉河畔饮豪情,
樱桃热时尽开怀。
  这是我二O一七年二月二十六日第一次到龙街镇龙河村写的一首顺口溜,而深藏于樱桃落英璎里的龙河民居,勤劳善良的龙河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初识龙河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县文化馆举办的全县农民画展上,看到当时由龙街区大寨公社苗族农民画家韩庆龙、朱华光在县文化专业画家何正元辅导下创作的《志在龙河谱新篇》和《龙河电站》。画面上像长江三峡的龙河山水,修建龙河电站的人们,以线描形象镶入我的脑海,使我这个半大少年对龙河有了美好的印象。八十年初进入威宁民族师范中一(2)班读书,有幸和来自龙街中学,年长我三岁的余飞跃成为同窗,在共同学习生活的两年时间里,对龙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九十年代初由于工作关系,与彝族作家熊正国的接触里,读了他以龙街生活为背景的小说《小哥俩闹春》、《高炉边上的彝家》……更是对龙街,龙河有了深深的向往。
  以后若干次途径龙街都未停留下来看它的风光,认识它的文化,了解它的人文环境。今年二月受龙街镇党委书记赵英崇的邀请,带领县摄协、美协、书协二十四名艺术家组成的县文联赴龙街采风团在丁酉年孟春将尽的时节,冒着二O一七年第一场漫天飘舞的春雪,在一路北国风光中走过雪山,走过充满苏格兰格调的斗姆胸梁子,走过龙街镇热闹的集市到龙河采风,采风归来一直有想写一篇文章的冲动,今天便开始动笔了!
  龙街镇位于我县西北部,距离县城六十一公里,全镇总面积二百八十六点八九平方公里,平均海拔二千一百米。东部、东北部及东南部与雪山镇接壤,南部、西南部与迆那镇毗邻,西部及西北部与黑土河乡相邻,北部与石门乡和云贵乡相接。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三十六点七。全镇十九个行政村、五个社区,居住着汉、彝、回、苗、布依等各民族同胞五万二千三百三十四人。而我要说的龙河村则居龙街镇西部,距镇政府所在地十公里。
  英崇书记陪同我们一行顺镇政府后面坡上的盘山公路而下,十五分钟后便到了龙街樱桃种植基地。在停车场上,通过赵书记的介绍,认识了龙河村党支部书记郑国斌,村民委员会主任范佳祥和副主任陶伟。在村支两委领导的陪同下,我们沿着樱桃花映衬下的山路,在一路芬芳里登上了能鸟瞰龙河全景的“观景台”。
  在观景台上,采风团一行便分散行动。该摄影的摄影,该写生的写生,该创作的创作……我把对龙河电站认识的起因告诉村里的陪同人员,郑支书和范主任便带我翻过观景台右侧的两座小山去看龙河电站,从上往下看只看到电站一角,它现在不再是我年少时代的记忆里的模样,蓝色厂房,清清水道已经旧貌换新颜,但它了却我儿时想一睹它风采的夙愿。
  再从观景台进村时,一片片白如云朵的樱桃花掩映的村庄,显得特别恬静,在龙河峡谷里安详地躺着,时而传来的一两声鸡鸣狗吠,似乎让我们回到过去,置身于陶潜的桃花源里……此时,郑国斌告诉我,龙河原名法拉河,龙河村而由河两岸的龙河、法拉、法营、水平、岩脚、龙滩、龙河、发咕噜、丫口九个村民小组组成,面积十点零五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二千二百八十六亩,林地面积三千五百亩,有六百六十四户村民,共二千八百一十人。龙河的主要产业以种植包谷、洋芋、蔬菜、板栗、樱桃。龙河樱桃更是其产业中的支柱,现已有四千余亩,当樱桃成熟,上市的时节,龙河便是车水马龙,最多日接待游客和商家三千余人次。
  沿着充满黔西北特色的民居,在进村入户的走访中,我了解到龙河樱桃而叫龙街樱桃是注册过程中有了龙河的重名,只得注册成龙街樱桃。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樱桃,最大的一颗樱桃树有一百多年的树龄,有的村民专门靠卖樱桃的收入就达到七、八万元。在法拉河边,郑国斌指着一大块平整的石头说:那块石头叫下马石,相传是明朝第二代皇帝落难后,他化名乐隐秀才(明建文皇帝朱允炆),在河沟里洗马,马找不到站处,他用马鞭指着河水说,要是有块洗马石就好了!突然河水“哗”退了三尺,便长出了这块平石头给他洗马。我问他为什么呢?他接着说,因为乐隐秀才是皇帝,金口玉牙,天下哪个敢不听他的话。听完这个传说,我们几人又从河边爬上原地,沿着樱桃花布满农田的阡陌,在到村公所的途中,郑国斌告诉我他是八九年参军到西藏服役,九二年退伍回到家乡,他看龙河贫困的状况,便带领村里几十名男女青年到深圳打工,三年后大家挣得第一桶金,便回家创业,他带领大家成立了樱桃专业合作社,已将龙街樱桃买到了云南昭通、毕节、六盘水等地,下一步还要引进资金对樱桃这一产业进行深加工。我建议他,用聚沙成塔,积土成山的办法,广泛发动村民,以股份制建立小型樱桃罐头厂,樱桃话梅作坊,制作樱桃干,让樱桃进一步增值……
  时间在与英崇、国斌、佳祥的交谈里漫漫逝去。傍晚的夕阳染红麻窝山积满白雪的山顶,龙街镇的天空又飘起如三月杨花飞絮的雪粒,当我们一行采风结束踏上来时归家的路程,我便给英崇,国斌他们承诺,摘樱桃的时候我还将在和诗人、作家、画家、摄影家们在到龙河,不吃樱桃,只为和龙河的父老乡亲一起体会樱桃丰收的喜悦,感悟龙河人民脱贫致富的精神。
  龙河采风活动已过去半月有余,至今想来,龙河村、龙河人,龙河的山水、樱花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印象里的龙河山美水美人更美。春天里,百花竞放,绿色的山野将龙河变为芬芳山谷;夏日樱桃红了,它便成为水果之乡;秋时,一片金色的田野,稻花十里飘香;冬季,气候温暖如春,河水清清,人们自然安康。龙河人朴实大方,他们有城市人的经营理念,没有城市人的狡猾市侩;他们深知“客吃客带来”的深刻哲理,处世为人总是予人玫瑰手留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