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洒大手笔 描绘新蓝图
作者:王德聪 时间:2017-03-20 阅读:229
挥洒大手笔 描绘新蓝图
——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扫描
通讯员 王德聪
这里是威宁工业发展的“火车头”
这里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这里更是产城融合的美丽园区和新近崛起的工业重镇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这就是厂房林立、高楼拔起的——贵州威宁经济经开区五里岗工业园区。
经开区是贵州省100个工业园区之一,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经历了许多艰难与困苦,如今的经开区正用热火朝天的建设热情,诉说着近几年来不平凡的发展速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几年来,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加倍努力、精准发力,按照“依城建园、以园兴城、产城融合、城园互动”的思路,挑规划龙头,抓建设重点,立管理规范,牢牢抓住“招商、招工、服务”三个重点, 突出以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服务型园区建设为工作重点,全力推动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据了解,今年1至2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8亿(其中产业项目完成1.69亿元,基础设施项目完成1.19亿元);预计完成产值18亿元,新增5000万以上投资项目2个(超越苹果气调库项目、奥博皮具项目),2000万以上规模企业1家。开发面积达12.7平方公里;园区路网达39.8公里,共建成标准化厂房60.5万平方米。引进企业86户,投产65户,在建11户,10户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初步形成了农特产品产业园、风电产业园、冷弯型钢产业园、雪榕食用菌产业园、现代服务业产业示范园、电商产业园、中药科技产业园、服装鞋帽箱包产业园、物流产业园、孵化园(小微企业创业园)十个产业园。
抓体制 职能不断到位
管理体制是经开区发展的第一保证,没有体制就没有发展。从2010年开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争取,2011年初,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着手理顺经开区的管理体制,出台了《关于贵州威宁经济经开区管理体制调整的意见》,赋予经开区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成立了威宁经开区财政局。紧接着,县委、政府将县直相关部门的20多项行政审批权限下放给经开区,至此,经开区管理体制进一步正式理顺。
目前,经开区享有县级经济社会和行政管理权限,下设9个部门,拥有土地报批、规划审批、项目立项、工商注册、项目建设、税费征管、事务管理等自主权,基本可以实现“园区事项、园区办结”。
破难题 全力推进大项目建设
项目助推经济,项目支撑发展。几年来,经开区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为项目服务,一切以项目建设论英雄、评业绩、排座位。
着力推项目。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周督查、月调度”的项目推进机制,实行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去年以来,累计实施各类项目20余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其中,2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达24家,总投资6亿多元。基础设施项目达13亿多元,园区面积扩展到12平方公里。
着力保项目。强化要素保障,千方百计破解“融资难、用工难、用地难”三大难题。累计实现融资8000多万元,新增就业8500多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00余人,帮助企业招工2.5万多人。
着力引项目。改招商为选商,提升项目质量。洽谈项目50余个,签订项目投资协议31个,完成签约资金42.19亿元;新增入园企业24户,占全年总目标任务的127.7%;到位资金达10.29亿元。正在建设的总投资1亿多元的胡庆余堂中医制品厂、总投资1亿多元的中农发马铃薯精粉加工等重大项目正在火热进行中。
调结构 产业集聚发展
产业兴,园区旺。几年来,经开区以抢抓“转方式、调结构”契机,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加快培育优势主导产业。2016年,食用菌、中药材加工、农特产品三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相当于2010年5倍以上。目前,日产金针菇138吨的威宁雪榕二期、中药材、苹果交易市场、马铃薯精粉加工等重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突出农产品深加工。几年来,经开区先后引进上海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生产、中农发马铃薯精粉加工、双威火腿系列产品深加工、东方神谷等重点项目。
主攻具有地方特色的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由小到大的东方神谷有限公司主要以生产加工苦荞系列产品为主,该公司生产的荞面条、荞茶、荞饭等苦荞系列产品远销省内外。为使威宁农特产品走出山外,销往沿海,打造威宁绿色农产品品牌,去年12月,经开区电商产业园正式建成,目前已有贵农网、O2O、农村淘宝等多家企业或电商进驻电商产业园。
提升食品医药。几年来,经开区加快招商引资力度,帮扶园区生产医药食品类型的企业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做响威宁中药材、鹤香果核桃乳、双威食品、威宁苦荞系列等品牌。其中,威宁荞茶、荞酥、威宁火腿、威宁党参等中药材农特产品多次在省内外交易博览会上获奖。
惠民生 群众幸福得提升
经开区把民本民生问题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区财政每年把民本民生资金纳入财政专项预算,保障财政在民生上的投入。
以创建为引领,提升品质。经开区作为新型工业园区,致力于改善民本民生,提升品质活力园区形象,着力开展创建创文明园区等创建活动,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政府的要求,创建工作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每周一督查、每月一调度。通过创建工作带动园区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感。
以社会保障为基础,改善民生。2016年末,已投产的65户企业,从业人数近2.5万人,企业为员工购买五险一金人数达60%以上,员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率达到50%以上。与此同时,经开区人社局还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全县39个乡(镇、街道)的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以精准扶贫为依托,与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按照“五个一批”脱贫要求,通过统筹园区现有资源,经开区加大对农村贫困群众的扶贫力度。2016年下半年,在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点建设搬迁房178614.19平方米,解决易地搬迁群众1342户6842人,帮助山区贫困农民改变生活现状,走出困境。几年来,共帮助20000多贫困群众到园区企业就业,使5000多户贫困农户实现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