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高山阻隔 今朝幽谷路通
作者:张怡 赵莉 时间:2017-03-21 阅读:499
昔日高山阻隔 今朝幽谷路通
——龙场镇交通发展侧记
实习记者 张 怡 通讯员 赵 莉
威宁龙场镇,是毕节市18个极贫乡镇、全县6个特困乡镇之一。这里,层峦叠嶂、山高路陡,地理地貌特殊,生态环境脆弱,条条沟壑划出了繁华与贫困的界限,座座高山阻碍了探索和发展的脚步。交通的制约,导致群众出行难、乘车难、运输难、发展难、致富难。龙场,一度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可喜的是,近年来,威宁交通部门和龙场镇党委政府依托交通项目,千方百计为龙场的群众出行、百姓增收和经济发展搭桥铺路,创造条件。如今的龙场镇,交通项目遍地开花,路网日趋完善,产业发展强劲,正在一天天地蜕变着。
★★出击交通扶贫“重拳”
2017年3月15日,正值龙场镇的赶集天。沥青摊铺机在龙场集镇主干道上倾倒出滚烫的沥青,摊铺工人将沥青均匀铺开,压路机紧跟其后,反复碾压,县交通局和镇交管站的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监督和指导,随时监测芯样厚度、压实度、渗水试验、平整度等数据是否合格。
集镇上一改往昔赶集天的拥挤和杂乱,少了许多乱摆的摊点。该镇规划站负责人说:“为了不影响铺沥青路,我们统一安排摊贩搬进新修的农贸市场里经商。开始大伙儿都有情绪,觉得影响生意。但是为了修路,也就理解配合了。以前,龙场镇主街上坑坑洼洼,污水横流,环境很差。沥青路铺好了,对大家都有好处。”
据了解,该路段的体质改造全长2.3公里,投资约88.55万元,对龙场镇完善街道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集镇综合环境治理起着关键作用,而这,只是县交通部门对龙场镇交通扶贫项目的一个“点”。
一个多月前,县交通运输局领导班子携各级精干技术人员,与龙场镇的领导干部开会研究决定,针对龙场镇的交通项目精准脱贫帮扶采取相应的对策。并成立了“威宁自治县交通运输局帮扶龙场镇交通精准脱贫攻坚指挥部”,明确了加快打造龙场镇内联外通道路的交通项目规划,吹响了龙场镇交通会战春季攻势集结号。这是近些年,县交通局开展对龙场镇的帮扶以来,出击的又一“重拳”。
★★老百姓热切期盼“富民路”
龙场镇,沟壑深涧纵横交错,切割面深,土地贫瘠,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型地貌。山多势必路曲,在威宁驶往龙场镇的路上,一路都设立着“前方道路有急弯陡坡,请谨慎驾驶”的交通提示标志牌,可见路况的艰险程度。曾经的龙场,路越走越窄,山越走越高,天越走越小,群众天天盼望着能把路修通。
田园村是龙场镇的蔬菜种植大村,但地理位置十分险峻。通村路修成以前,陡峭的山间小路只有摩托车能通过,运输蔬菜十分不便。该村大寨组村民为了谋发展,自主筹资,少则800元,多至8000元,凑了三万多元,租赁挖掘机,耗时40多天,开辟了一条长700余米,宽3.5米的毛坯路。
田园村主任祖杰说:“当时大家齐心协力,不计得失,用凿子、用锤头跟着帮忙,我们一天只能打通5米的长度。后来凑的钱不够了,我自己还垫付了一万多的油钱,但是为了村里的发展,我不后悔。”
龙场党委政府深知,拔掉穷根、脱贫致富的最先突破口是改变交通面貌,于是积极争取项目,在交通部门的牵头下,各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直面种种难题,共啃“硬骨头”。2014年以来,新建通村油(砼)路19条,共计159.75公里,新建或改扩建通组公路63.3公里,硬化串户道路54.516公里,累计投入资金1.72亿元。
如今的田园村,通组路修到了蔬菜地旁边,群众运输蔬菜变得十分方便。村民实现了“早上进城去卖菜,下午下地把活干”的心愿。
★★村民发展经济的劲头足了
龙场镇树舍村至格朵村的通村路,属威宁三级公路,总长15.73公里,投资2773.17万元,直通云南省宣威市阿都乡。这条畅通的出省通道,给群众送去了出行便利,也给龙场这个极贫镇带来了发展机遇和致富希望。
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是姹紫嫣红的蚕豆花、苕子花。来自云南曲靖的养蜂人李泽旭已经是连续第十个春天来威宁龙场镇搭建蜂场了。他告诉我们:“运输条件,是客户对我们的第一要求。前几年,收购蜂蜜的老板嫌龙场的泥巴路太难走,都不买了。现在交通条件一改善,客户又多了起来。以前我们拖蜂箱要用四个小车,现在一个9.6米长的大卡车进来,一次拖完。”
阳春三月,树舍村特色精果示范园区里的2000亩油桃花和梨花争相吐艳,美不胜收。提起交通带来的变化,果园负责人徐朝云记忆犹新:“上世纪90年代,龙场镇改良油桃品种获丰收,路太不方便了,去威宁卖桃子根本不现实。我只能请小工用背篓帮我背到贵昆铁路上的树舍火车站去卖,5块钱背一箩。我们的桃子这么好吃,但是打不开市场。现在不一样了,去年端午节油桃成熟的时候,不用我们拉出去卖,自驾游的客人从威宁、六盘水,甚至外省开车过来上门摘桃,挤满了果园,简直供不应求,这都是路修好带来的好处。”
据悉,2017年种植油桃4000亩,亩产值能够达8000元。交通的便利,降低了工价,缩短了油桃的采卖周期,提高了果子价。近年来,龙场镇大力发展软籽石榴、花椒、黄姜种植,在交通项目精准脱贫中,交通部门根据龙场镇各村实际,优先修建带动村发展的“产业路”,使得龙场的农产品走出去,把客户迎进来,龙场渐渐成了远近闻名的“生姜之乡”、“油桃之乡”。
★★共谱交通扶贫新乐章
来到格朵村,翠绿色的可渡河如翡翠嵌于村中,与蜿蜒在山陵间的平坦公路和民居一起,构成春天里一道秀美的风景。从祖祖辈辈盼路等路,从晴通雨阻的泥巴路到宽阔美丽的水泥路,饱受无路、烂路之苦的格朵村村民感受到了政策的温暖,管路护路意识尤其强烈。在格朵村,对公路进行义务养护,已成了村规民约和每家每户的“必修课”。村支书陈昌国带领大家打扫公路卫生,清理路边边沟里的淤泥,拔除路肩上的杂草。“公路修好了,养不好就会影响通行,政府把我们村的路修好了,我们没有理由不养护好,毕竟是自己受益。”村支书陈昌国说。
2016年,龙场境内纳入全县交通大会战规划的循环路有20条,总长226.6公里,第一批修建的6条,现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循环路网的完善,将彻底解决龙场镇“断头路”的问题。2017年,纳入规划的各种通村路、产业路达129条,长356.79公里。
“龙场的贫困面貌深,基础底子薄,但是我们不做‘扶不起的阿斗’,近年来,龙场镇以交通促增收、用扶贫解困难,一心谋思路,求发展,找准突破口,努力构建有山区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坚持‘强农稳镇、兴工富镇、特色活镇、基建旺镇’的战略目标,变劣势为优势,全力打造阶梯生态型的美丽龙场。”龙场镇分管交通的领导如是说。
决胜小康,交通先行。交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先手棋,让龙场镇的群众因“路”而“兴”,在致富之路上越走越长,越走越宽,也为威宁的扶贫攻坚战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