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3-22

身怀一技天地宽

作者:周星 时间:2017-03-22 阅读:248


 身怀一技天地宽
——威宁中等职业教育为贫困学子打开一片天空
记者 周星 


在学校超市打工的学生


学校为贫困学生设置的勤工助学岗位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
  行走在威宁中等职业学校,矗立在草海之滨的新校区显得大气灵动。高大的教学楼、整洁的学生宿舍错落有致,宽敞的运动场地和绿油油的的草地上闪现着灵动的身影,同学们尽情地享受着学习生活的乐趣。
 
贫困学子中职圆梦
 
  见到王秀君同学时正好是午饭时间,他正在校园一食堂内陈宗琼老板家的小摊位里切辣椒,只见他熟练地下刀,咔嚓咔嚓……
  这是学校为家庭困难的中职学生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他们只需在下课或放学后来指定的摊位干点零活就行,一日三餐均由食堂摊主免费提供。
  该学校食堂分别承包给50家摊主,像王秀君一样在各个小摊位里勤工俭学的学生有70多人,其他还有在学校超市打零工的、给学校送水的学生,加起来一共有300多人,打工时间均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时间来安排。
  王秀君是牛棚镇新山村龙山组人,家里有6口人,姐姐和他都在威宁中等职业学校读书,还有一个弟弟在老家念小学。因家庭贫困无法继续上学,她和姐姐准备初中毕业后就和父母一起到广东打工,就在临近毕业时,威宁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们到牛棚中学招学生,了解到进入中职学校学习,针对家庭贫困的学生不仅可以根据政策免除学费以外,对学杂费也一律减免,并提供相应的助学资金之后,他和姐姐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母,得知有这样的好政策,父母非常高兴。在2016年春季开学时,父亲亲自把他和姐姐送到了学校。
  记者了解到,学校为保证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和精准扶贫政策,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均有机会享受每人每学年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学校还实行资金叠加,贫困学生还能得到县扶贫办资助贫困学生的精准扶贫资金1900元,一年加起来就是3900元,一个贫困学生一年的基本生活费就解决了。
  据统计,威宁中职学生2015-2016年度获助学金6597人次,共发放资金659余万元;2015年获企业助学金600人次,发放资金45万元;2016年度获精准扶贫助学金191人次,共发放资金36万元。学校每年还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开辟绿色通道,通过学费减免、勤工助学岗位等途径帮助其解决困难,圆贫困学生的求学梦。
 
关爱让学生树立自信
 
  毛川黔老师是2016年学前教育8班的班主任,开学的第一天,当他要同学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时,全班60个同学,除了极个别的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一、两条优点外,绝大多数同学在原地思考了二三分钟,竟说不出自己的一个优点。更有甚者,呆呆地站在位子上一声不吭,把头低得几乎可以触到桌子了。问什么原因?他们竟回答自己没有优点。
  在与学生平时的接触中,毛老师和多数老师一样发现一个现象:课堂上有一部分学生总是很少举手,老是把头低着。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埋着头一句话都不说。即使回答也是像小蜜蜂一样的声音,说着别人听不清的话。这些学生中,家庭相对贫困的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
  “贫困让这些学生了勇敢的头”。
  学校决定,多给予贫困学生一些学习上的帮助,课堂上高看他们一眼,生活中与他们成为朋友,在技能培训中多关注一点,实训指导时多关心一点,给贫困学生多创设一些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提高他们的自我认同感,注意他们的性格培养,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自信。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张红梅是2014年毕业于威宁职校的一名幼儿教师。去福建打工一年后,她回到威宁,自己办起了幼儿园,把自己在中职学校一些读幼师的同学也招回了幼儿园工作,还把父母和哥哥一家都接到了县城。
  “在中职念书这几年,学校没收过我一分钱,为家里减轻了很多的负担!”张红梅感激地说。“有学上,不用家里‘砸锅卖铁’,学会一门手艺就业不难。”张红梅说这是自己选择中职学校的原因。
  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就是解决贫困问题。
  近年来,威宁进一步明确中职教育在“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工程中的核心定位,重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技能学习让学生带着一技之长踏入社会、进入劳动力市场。通过职业学校给技术、企业给岗位、财政综合保障“三管齐下”,把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中有就业潜力的青壮年送进中职学习,将其在中职学习期间的学习费用、生活费用列入扶贫资金内,使“一人入学,一家脱贫”;降低门槛,给未能考取高中、但有继续学习意愿的贫困人口进行文化补习;做好扶贫对象毕业后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加强跟踪管理,确保其长期稳定就业,避免因失业返贫;大力推行“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力争使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自2015年至今,通过职业教育走出去的1万多名中职生,帮助了一大批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真正让贫困家庭和零就业家庭子女掌握一技之长,走上就业致富之路。
 
身怀一技天地宽
 
  在全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学校坚持“融入地方求生存,服务地方求支持,贡献地方求发展”的思路,认真落实省、市、县精准扶贫工作部署,围绕当地种养殖业,通过一对一、手把手的训练,一批乡土技能推广人才和脱贫致富带头人脱颖而出,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教育扶贫带来的实惠。   
  据统计,2015-2017年,威宁职校安排970人次与贫困户结对帮扶,为贫困户提供信息服务、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创业培训等服务,惠及3880多户村民。学校在做好全日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面向社会开展业务培训、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和技能鉴定等工作。三年来,共开展各种技能培训9775人次,为地方扶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威宁中等职业学校开设40个多个专业技术班,共有在校学生10323人,教职工576人,其中专任教师485人、专业课教师392人,双师型教师139人。属全省四十一所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之一。
 
短评》》》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而且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主要、最核心、最骨干的力量。教育扶贫被赋予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使命,让贫困人口脱贫的最好办法是让他们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及其他手艺,成为有文化的、拥有一技之长的现代农民、种养殖业专业户、现代手艺人及其他经营者,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或者是城市的建设者。
  威宁中等职业学校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开设符合地方特点、能够帮助脱贫的专业,着力打造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真正让这些贫困人口过上长久的、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