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多措并举做好 移民搬迁后续工作
作者:毛庆松 时间:2017-03-23 阅读:238
本报讯(通讯员 毛庆松) 自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以来,威宁把移民后续工作作为移民安置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帮助移民尽快适应新的环境,确保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加强土地流转。对迁出农户的土地,选择种植收益高的经济作物,劳动力不足或愿意选择外出务工的,由村民委员会组织进行登记核实,打包进行流转,转租农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以及实力较强的家庭农场,农户按照转租土地多少获取相应的收益。把10户左右居住相邻、技能相似、产业发展愿望相同的农户捆绑成一个发展主体,创建“十户一体”,鼓励农户将土地向生产能力强的农户或者龙头企业流转,把土地作为生产资料入股,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和强户带弱户、富户帮穷户等互看互学互比激励方式,共同管理,共同学习,共同致富。
强化配套服务工作。在五里岗工业园区安置点设立易地扶贫搬迁服务大厅,并派驻人社、公安、民政、教育、卫计等部门,对搬迁对象的医保、社保、低保、子女入学等实行一站式服务,方便搬迁对象。目前,搬迁五里岗工业园区安置点的农户子女已转学441人,其中九三中学转入113人,五里岗小学转入286人,棒木小学转入42人。
强化引导搬迁对象就业。对搬迁对象建立就业脱贫台账,摸清搬迁对象劳动技能,同时收集好当地企业和五里岗工业园区的就业岗位,并与各企业签订就业推荐协议,针对不同的人员和岗位组织培训,引导搬迁对象到不同岗位就业,确保每户搬迁对象至少1人有稳定收入,全县摸排出10000余个就业岗位,所有岗位将优先提供给搬迁对象。目前,搬迁对象中已有2119人实现了就业。
强化产业扶持。充分利用威宁无毒马铃薯、养殖业等优势资源,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安置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政府部门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引领和杠杆作用,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给予最高1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调整和完善财政资金对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扶持方式,逐渐形成以贷款贴息为主、以财政补助为辅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多元化扶持体系。
强化后续保障。针对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成立县级后扶公司,负责经营管理迁出地集体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安置点门面、停车场,并实时对安置点的搬迁群众开展教育活动,切实丰富搬迁对象的业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