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场镇:“三变”改革激起一池春水
作者:卯龙艳 时间:2017-03-24 阅读:194
村村有亮点,人人有门路,曾经以煤炭开采为主要支柱产业的“灰姑娘”。现在,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金州”。
这一切喜人的变化都得益于近年来猴场镇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加大产业转型,对农村经营主体、生产力发展进行调整,探索“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通过引进企业为龙头,搭建特色产业发展平台,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或者以余钱入股,不仅解决了农村资源分散、劳动力分散、资金分散的问题,同时也推动了农村经济向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农民增收的步伐加快了,脱贫攻坚迈上了新台阶。
近日,记者来到猴场镇格寨村印落福地生态农业观光园种植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面插在地界边飘扬的红旗,好像为正在忙于种植樱桃树和苹果树的村民们鼓起精神。远处,几台挖掘机忙着打坑,村民们则忙着扶苗、牵线、盖土,干得十分起劲,这是格寨村210多户村民入股的土地。
“我家有30多亩土地入股这个合作社,一亩土地按1.5股来分红,按1500元钱折为1.5股来分,种苹果对比种包谷洋芋比起来增加了三分之二的收入,3年以后等果树挂果了就有收入了,我家土地和现金以后一年能分红六到七万元哩。”提起入股合作社后土地的收益从何而来,村民杨丛林说得头头是道。
一些村民通过土地来入股,也有很多村民用现金来入股。目前,格寨村1000多个村民入股的资金共有70多万,等到3年后园内的苹果挂果后,村民就根据入股所占的比例分到红利。同时,果园还优先招聘流转土地的农民就业,每天他们最低可以领到60元的工资。待生态农业观光园建成以后,村民们还可以投入餐饮、电商、物流等服务业,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现在这一期工程是种树,主要种苹果和樱桃,到二期工程时我们打算搞旅游生态建设,水果采摘、农家乐和住宿都有。有了这么多门路,我们肯定能致富。”村民陆昆鹏信心满满地说。
据了解,今年格寨村通过盘活“土地”资源种植樱桃、桃子、李子、车厘子2000亩,早中晚熟的苹果3000余亩。同时,在当地致富带头人杨华等的带领下,村民们又有了技术和管理上的帮助,格寨村依靠发展经果林种植的脱贫致富路走得稳扎稳打。
格寨村位于猴场镇西北部,距威宁县城60公里,全年日照长,水资源丰富,种植苹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距离六盘水中心23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村里的青少年出去打工了,剩下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带孩子的女人找不到事做,观光园的工作强度不大,就是种果树、修剪树枝、喷药杀虫、除草,刚好可以解决当地老百姓的就业难题。
由于外出打工的青壮年不断增多,近年来,猴场镇闲置了不少土地。借助产权制度改革,整合土地资源,以土地流转及土地入股的形式,组织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把土地交给合作社及企业统一管理、耕种、收获、销售、分红。通过“三变”改革,不仅充分利用了农村资源,使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同时,建成后的印落福地生态农业观光园,将集农业、旅游、休闲为一体,集体经济将进一步壮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除了发展种植业,下腾桥村和中银村还根据村里老百姓有养牛的基础成立养牛合作社,带动了村里20多户贫困户发展致富。老百姓通过流转土地,每年每亩得到800元流转费,同时他们又能在养殖场打工,解决了就业问题。
“格寨村水源充足地势又平可以种水果,我们村不行,地势起伏大,也没有就近的水源,那我们就搞养殖。今年我们将从北方吉林一带大量引进纯种的西门塔尔来繁殖,同时把繁殖的小牛发放给村里的老百姓去喂养,到小牛长成壮牛的时候,我们再收回来育肥出栏。按现在这个市场价格,老百姓喂一头牛犊出来,长成壮牛后,他们每一头牛有3500到4000元左右纯收入。”下腾桥村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范成旭介绍说。
将土地流转给村里的养牛合作社后,中银村的王荣权便到合作社里当起了工人。“家里的土地基本都流转给他们合作社种草喂牛,现在在合作社上班,一个月工资2400元钱,还是挺不错的,比种庄稼好得多了。”
中银村养牛合作社自2016年成立以来,共流转了2000多亩土地来种草,同时合作社免费将繁殖的小牛发放给村民喂养,等牛出栏后,村民可以分到70%的利润,而合作社分到30%。
“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猴场镇以“三变”改革为动力,积极做好政策宣讲、民意沟通和资金整合等各项工作,不仅盘活了农村资源,激活农村经济,推动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实现了企业增效,加快了老百姓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