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3-28

村村有脱贫项目 户户有致富产业

作者:张怡 赵莉 时间:2017-03-28 阅读:205


 村村有脱贫项目  户户有致富产业
——龙场镇经济社会发展侧记
实习记者 张 怡 通讯员 赵 莉

  走进离威宁县城45公里的龙场镇,从远处眺望, 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宜居宜业的农村新画卷,新修的柏油马路四通八达,一幢幢乡村新居在袅袅炊烟的映衬下整齐地排列着。
 
树舍村:小小油桃助脱贫
 
  在树舍村,油桃果树成林,屋舍被一片粉色环绕。曾经的树舍村,贫困落后是它的代名词,全村靠种植包谷、洋芋过日子,生活困苦,如今的龙场镇树舍基地,种植了4000余亩油桃树。
  徐朝云,他是油桃种植大王,是当地响当当的致富能人;他是农民讲师,秉承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的理念,无私地为群众传授种植技术。
  靠着种植技术先富起来的徐朝云并没有止步,在他心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徐朝云选址龙场镇树舍村发展优质水果的种植,在他的带动下和鼓舞下,全村上下掀起水果种植大战的高潮。在田间地头和农家小院,他给农民传授种养殖技术,帮助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由于徐朝云做事积极认真,种养殖技术好,被评为威宁县级农民讲师。
  如今,徐朝云不但自己成了优质水果种植大户,还利用他精湛的种植技术,凭着他的勤劳和智慧,用努力和汗水播种希望,周边600多人在他的带动下已然脱贫,种植油桃已成为群众致富的摇钱树。
 
格朵村:“经济之路”已完善
 
  走进格朵村,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洋房”从前的格朵村经济发展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赶集要走上几十里的泥石路,等到达集市之后集市已基本散去。
  格朵村村支书陈昌国说,多年前的格朵村还是泥石路,在2014年以后政府的扶持和村民的努力,让现在的格朵村有了质的飞跃,家家户户门前的道路都通了,从前靠背着山货去找销售商,现在销售商都自己找上门,在自家门前就能把产品销售出去。
  格朵村现如今有了自己的农家书屋,村民在书屋中找寻自己能够发展致富的“宝典”,陈昌国也随时教授村民们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学习各种技术,才能让自己有技傍身。2014年11月之前,陈昌国带领大家做起了小黄姜展业,取得了不少的成效,到2015年末,格朵村每户收入都达到了上万元,2016年,陈昌国又想起了“新路子”,带领大家又干起了软籽石榴产业,现在的格朵村每家每户都靠着陈昌国的“软籽石榴”发家致富。
  陈昌国告诉记者:“未来两年内,村里还要发展300余亩油桃,见成效后就发展乡村旅游,把格朵村打造成为全省示范村。”
 
田园村:田园如画铺锦绣
 
  田园村是龙场镇的蔬菜种植大村,但地理位置十分险峻。通村路修成以前,陡峭的山间小路只有摩托车能通过,运输蔬菜十分不便。该村大寨组村民为了谋发展,自主筹资,少则800元,多至8000元,凑了三万多元,租赁挖机,耗时40多天,开辟了一条700余米,3.5米宽的毛坯路。
  田园村主任祖杰说:“当时大家齐心协力,不计得失,用凿子、用锤头跟着帮忙,我们一天只能打通5米的长度。后来凑的钱不够了,我自己还垫付了一万多的油钱,但是为了村里的发展,我不后悔。”
  从前的道路不通畅,田园村的各种农果产业想要销售出去,只能靠人背马驮,走上几十里的路才能找到购买商,有很多的农产品因为销售不出去,都坏在了地里,现在通组路已经完善,很多产品都不需要再背着出去了,在家门口就能装车,村民提高了经济收益,销售商也节约了成本。
  如今的田园村,通组路修到了蔬菜地旁边,群众运输蔬菜变得十分方便。村民实现了“早上进城去卖菜,下午下地把活干”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