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3-28

威宁积极开展 “锦绣计划”工作

作者:毛庆松 时间:2017-03-28 阅读:166


   本报讯(通讯员 毛庆松) 自“锦绣计划”工作开展以来,威宁以打造本土品牌和特色手工艺为核心, 将“锦绣计划”作为做好妇女工作的重要载体,将民族民间特色手工产业与妇女事业同步发展。
  强化组织领导,助力“锦绣计划”实施。成立由县委分管领导为组长、政府联系领导为副组长,妇联、民宗、扶贫等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给予经费保障和人力保障。充分利用彝、回、苗、汉、布依等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与特色手工技能,在龙街镇举办全县“锦绣计划”刺绣手工技能大赛,选派优秀的民族刺绣女选手参加省、市妇联举办的刺绣大赛,其中三幅作品在毕节市妇联举办的“乌蒙绣娘”大赛中获奖。并组织人员深入石门、龙街、板底、新发、雪山等民族特色乡镇调研,与民族刺绣女能手座谈,了解我民族刺绣手工艺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手工艺。
  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手工产业发展。成功申报威宁首家“巾帼百强示范基地‘太阳鸟’民艺坊”,积极为“太阳鸟”民艺坊争取“锦绣计划”培训专项经费,每年可培养出20名创业致富女能手与1至2名女经纪人。鼓励成立小微型企业,给予低利息贷款优惠和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发展更多的民艺企业。通过以点带面发挥基地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提升手工产品价值,进行品牌创新与产品升级,共推巾帼“锦绣计划”助力妇女脱贫。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手工人才技能。通过与院校联合,依托“巾帼百强示范基地”“太阳鸟”民艺坊,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整合部门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学习方式,大力开展“锦绣计划”项目培训工作。通过专业人员对刺绣技能知识讲解和现场操作示范,提高绣女的刺绣技艺,拓宽绣女眼界,促使她们把产品变为商品,把爱好变成致富工具,增强创业致富的本领,拓宽家庭致富渠道,切实推进妇女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