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作者:赵英林 时间:2017-03-31 阅读:216
本报讯(通讯员 赵英林)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以强有力的举措推动中药材产业取得显著成效。威宁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据统计共有草本植物药材1593种,在全国368种重点植物药材中就占有152种,被誉为“天然药库”,发展中药材人工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规划不断走向科学化。2015年9月28日至30日,全国中药材原料基地建设企业峰会在威宁召开,吸引了全国200多家药材企业到会参观指导。会后县委、县政府认真分析了威宁中药材发展的优势,并聘请中国中医学院帮助制定“十三五”中药材发展规划,把中药材产业列为全县“21355”支柱产业战略体系,计划到2020年发展中药材50万亩,实现产值30亿元。
投入不断走向多元化。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农户参与的投入机制不断完善。2016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200万元,扶贫项目80个,种植中药材32650亩,受益农户14468户54912人,其中贫困户6120户27474人,项目区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带动企业和农户投入4.78亿元。2017年,政府继续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200万元,计划带动企业和农户投入6.18亿元,总投资达6.4亿元。
种植不断走向规模化。2016年全县新增中药材种植11万亩,总面积达26.1万亩。2017年计划完成中药材种植、抚育32万亩,其中党参7万亩,鱼腥草3万亩,续断0.5万亩,魔芋2.5万亩,半夏1.5万亩,百合1.8万亩,万寿菊4.5万亩,其它品种2.2万余亩,金铁锁种植抚育面积9万亩,预计实现产值21亿多元。基本形成哲觉种植区、西凉山种植区、麻窝山种植区 、海拉种植区 、梅花山种植区、雪山至龙街种植区、乌江源种植区七大集中连片专业化种植区。
种植不断走向组织化。注册中药材专业合作社126家,有42家逐步发展壮大,涉及农民13万人。大明医药实业有限公司、丽江天露科技生物有限公司、森源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胡庆余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主体已经建设基地4个,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在迤那、石门、云贵、小海、黑石、哲觉、海拉、麻乍、二塘等乡镇建有标准化中药材基地36000余亩。农户自主参与种植中药材种植势头强劲。中药材交易市场即将建成投用,威宁将成为西南地区中药材重要集散地。
种植不断走向标准化。对重点种植区,下派科技人员进行专业化指导,利用产业培训资金对农户进行专业培训。利用雨露计划培训资金,在县职校设立与中药产业对应的专业,招收中职学生,毕业后作为知识青年到村指导中药材生产。 由于种植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一批中药材品牌,海拉镇党参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认证的国家地理标志品种,海拉黄党参获得国家商标局颁发商标注册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