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家岩洞
作者:冯丹 时间:2017-04-01 阅读:287
家乡西部的小河沟的半山腰上有一个洞,叫乌家岩洞。说是山腰上,其实是在悬崖峭壁之间。今天,和几个朋友从山顶往下去探索这个洞。
我们几个来到山顶,找到有个入口。这里原来是有条路的,家乡的人们从这里下到河里挑水的。说是路,其实条毛路,只能容得下一个人通过。可由于多年没有人走,路早已经退化了,有的地方被雨水冲刷的体无完肤,有的地方长满了带有荆棘的植物。我们艰难的在毛路上盘旋而下,有时双手牢牢地抓住峭壁上的植物,一不小就会摔下去,脚底下就是笔直的悬崖。我们就这样慢慢地移动着,每个人都汗流浃背。
突然,最前面的一个人大声呼喊:“洞就在前面。”我们用手抓好崖上的植物,站稳了,才顺着他的手看去。前面根本就没有路了,是一段斜坡,斜坡上只有小草,没有大一点的植物可抓。更老火的是,斜坡下面又是几丈高的悬崖。大家手脚并用,爬着,匍匐着。小心翼翼地前行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到了洞口。
洞口是三角形的,走进去,一股凉意袭来,全身爽爽的,正好可以消除一路跋涉的劳苦。据说,以前是没有的,洞地面的平整的,可因为风化,洞顶的石头变成泥土落下来,时间长了,泥就越积越多。
这个洞就像我们的住房一样,洞口的左边有一个天窗,阳光可以从天窗射进来。可以容纳四五十个人,这算是堂屋,也就是客厅。往里走,由于天然的原因,从洞壁的两边往内侧伸出两块岩壁,形成一道门框,里面就算是卧室了。卧室要小点,但摆上一张床是没问题的。奇特的是,卧室的墙壁上,离地面大约两米左右的地方有一个洞口,形成洞中洞。这个洞口很小,只能容许一个人爬进去。像我这样的高原大汉是无法进去的,看见同伴们都进去了,我只能在外面干瞪眼,给这次游玩留下一大遗憾。我在外面找来一些小石块,垫在小洞口,我就这样脚踩在石块上,头往里面张望,小洞里只有卧室那么大,但小洞更奇特了,离地面大约1米8的岩壁上伸出一块厚10厘米左右的石板,把小洞分为两层。石板在洞口处有个缺口,顺着这个缺口可以到达二层,真的太奇观了。
关于这个洞,家乡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民国时期,社会动乱,英雄四起,土匪也在这个时期肆虐活动。胡家坡周边的村子都遭受到土匪的洗劫。当时胡家坡的地主怕自家财物被抢走,于是把家里的金银财宝以及粮食等值钱的都搬到乌家岩洞里,委托我的太爷爷看守。我的太爷爷正值中年,性格豪爽。趁地主不在,叫上他的一个好兄弟,把地主家的米和肉拿出来,在河底架起火就煮了吃。吃完后,锅被熏黑,怕地主知道后责备他,太爷爷就用河里的沙子用力地搓洗。好不容易才洗干净。
如今的乌家岩洞,有些破败,但它真的很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