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祖母
作者:马永坤 时间:2017-04-05 阅读:242
在不知不觉中,祖母离开我已经有二十三个年头了。
怀念我敬爱的祖母,时常想起儿时与祖母生活的那段时光。在我的记忆深处,祖母永远是慈祥的,她消瘦和布满刀刻般皱纹的脸庞,永远没有脾气的面孔,温暖而树皮一样的手,永远定格在脑海。记忆中的祖母是那样模糊而清晰,弯着腰屈着背,缠着足,满头银灰色的白发。
祖母没上过学堂,不识字,是一个地道的农家妇女,有着中国传统农家妇女的勤劳和善良,任劳任怨的祖母似乎一生都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身影,在劳动之余,东家夫妻吵架西家娃肚子疼都离不开祖母,每当夜晚来临的时候,祖母还要在昏黄的油灯下给我们兄妹洗浆缝补,甚至是清理衣服缝里的虱子,一边忙活一边哼着儿歌哄我们入睡。“门前篱笆三棵桩,想念远方儿郎郎,布袋出门无音信,月上梢头愁断肠……”。宁静的夜晚,我会依偎在祖母的膝下,数天上闪烁的星星,听祖母讲那牛郎织女的传说。从小就粘在祖母怀抱里长大的我,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那时弟弟还没有出生。因为我是家中唯一的男丁,所以小时候,家里人很是疼爱我,尤其是祖母,是那样的倍加疼爱和呵护。我和祖母常常形影不离,祖母就是我童年的全部。后来,随着祖母年事渐高,背也驼眼也花了,虽然身体硬朗,但已行动不便,常年拄着拐杖,只能在屋里做些家务活。于是,这时候,我既是祖母的小尾巴,也是祖母的小帮手。我常常跟随祖母打扫院落,抬水桶、浇菜、喂鸡喂鸭……记得每天天不亮,祖母就起床念经、把斋,不明事理的我,为了混祖母的米饭吃,也跟随祖母早起,一样的随祖母念经、把斋,勤劳的祖母还要砍柴、蒸饭,准备一家人的早饭,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我吃的白米饭,是祖母舍不得吃省下的,祖母常常用碗碟盛放在甑子下面蒸熟,用帕子将我的小手擦干净,从橱柜里神秘地取出那仅有的几片肉,催促着我快吃……在那种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月,除了我能“开小灶”,其余的人都只能吃粗粮,连同白发苍苍的祖母!
记得有一次,我用钳子把祖母的木柜子撬开,偷偷地把伯父从昆明带来给祖母的糖果拿走,祖母和颜悦色地告诉我,说今年的老鼠太厉害了,把木柜上的铁丝都咬断,偷食了她的糖果,这种老鼠不诚实,至少,也得与主人打个招呼,这种坏习惯得改了……自以为瞒天过海的我,小脸上泛起一阵阵红晕,再也不偷食祖母的东西了。
多少次,我梦见我又回到了童年的天空里。那个天空里有彻夜的蛙鸣、有晚霞中振翼的红蜻蜓、有故乡水墨般的山水,有高高的柴草堆和不染纤尘的月亮,而祖母就是那片天空里最明洁最明洁的星星!她的一举一动、音容笑貌依旧那样清晰,觉得她好像一直跟我们生活在一起一样,醒来才知是梦,禁不住泪湿巾衫。
在童年的记忆中,满满占据我身心的只有三种:皂荚树、破败不堪的房屋和祖母。不知为何,祖母屋前那棵高大的皂荚树长得枝繁叶茂,在屋前撑起了一片阴凉。仲夏的夜晚,我和祖母便在那里铺上一张凉席。躺在凉席上,看天空皎洁的月色,在知了的叫声中,我会微笑着进入梦乡……至今,我喜欢回老屋,总想坐在皂荚树下,听枝叶发出的沙沙声响,像是听祖母在低声诉说着什么,那种惬意、那种温馨、那种理悟、那种香甜会浸遍全身,仿佛祖母就在身旁,依旧是暖暖的肩、亲亲的笑、幸幸福福的绵长……老屋、皂荚树成了我一生的牵挂。就像今夜,我梦见了祖母,温馨如昨,我不敢睁开眼睛,因为睁开眼怕再也见不到你的音容,我更不敢闭上眼,因为我一闭上眼睛,你的样子,你的慈祥,你的一切就会映入眼帘,这会让我更加心痛!因为我知道这只是梦境!这时,我便开始痛彻这诡异的人生,怎能将生死无常阴阳两隔!于是,在日常的思念里,我把关于祖母的旧照放大,做成镜框摆放在家,让孩子们随时瞻仰,我会告诉年幼的孩子关于你的故事,孩子们照旧会听得入神!每当我想念你的时候,我还会打开手机或电脑,每一次观看总觉得你就在身旁,好像不曾离开过一样。我相信,你不痛苦,也无牵挂,你会在另一个世界温暖幸福的,因为这个世界里有你的儿孙,有我们众多的兄弟姐妹!
“祖母/我从不写诗的/为你/我写一首/因为今夜/我的泪珠一串串/就像儿时你对我的爱/总是不间隔……二十三年相离/是否已别梦凄凄/门前的皂荚树结籽了/还需找油纸垫着吗/来/你拉那头/我踩这边……不听话的我打碎了碗碟/气得妈妈哭了半场/因为那年我们都揭不开锅/你把躲在墙角的我拉进老屋/偷偷把你吃了一半的米饭逼我咽下/我幸福地笑着……每次听到小门的吱呀声/你就知道是我/伯父们捎给你的所有好食/私下都成了我的囊中宝/那年读书没钱/鞋子也破了/饿得饥肠辘辘/是你/把私存的所有积蓄全面奉献/如今/我能孝敬你了/你却在何方……这思念太日久/你何时能给我解答……不需要什么/只需要摸摸你的手……纪念日的时候/我会把牵念写进风中/因为有人/能读懂摇弋的白桦林……就像今夜/如果有一颗流星向你微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祖母的一生是辛劳的,她一生为儿孙鞠躬尽瘁,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祖父是一名老红军,为了生计后来经商,亦是四处奔波颠沛流离;祖母的人格是高尚的,虽然生活困难,她还常常周济比自己困难的乡亲,把节约下来的口粮施舍给缺衣少食的乡邻。祖母就是凭她的耐力与智慧,不但把这个家支撑得好好的,儿女在她的精心呵护下,一个个逐渐长大成人,在那很多人都念不起书,也不重视读书的年代里,祖母却有超前的思维,非要让儿孙们读书,由于祖母一直秉承耕读家训,非常重视子女读书学习,我的父辈们都读了书,学了文化,走出了农村,走出了山乡,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祖母的品行是善良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经常有外乡人到村里乞讨,有的村民不胜其扰,不仅不给乞讨者东西,甚至还恶语相向,而祖母总是把乞讨者拉到一旁,悄悄塞给他一些东西,让他赶紧离开。祖母告诉我,作为一个真正的穆斯林,要懂得“出散也贴”,懂得“谦和分享”要有仁慈和同情心,对左邻右舍更是有求必应的祖母,丢失了家什也不会咒骂,在村里有口皆碑,直到今天,我依然能够坚守心中的那份信仰,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力求无愧于心。
无眠的今夜,泪眼朦胧中,我依稀又看见了祖母那亲切而熟悉的身影,只见祖母弯着腰屈着背,摇摇晃晃地向我走来,远远地望着我,一声声呼唤着,对我微笑,是那样的和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