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4-05

蜀道再难 穷根必拔

作者:陈武帅 时间:2017-04-05 阅读:330


 蜀道再难 穷根必拔
——奔走在田间地头的石门乡“三鞋”干部
记者 陈武帅

 
  立春过后,白刀岭山麓,筲箕湾上,满坡满岭的油茶花次第开放,俏艳枝头,石门的春天来得比以往时候要早一些。
  白刀岭山麓,脱贫攻坚干部进田间、进村寨、进农户,开展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春季攻势。
  平均海拔2000米,离县城140公里,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 ,地处乌蒙山深处的石门乡,是贵州省最偏远、海拔最高、贫困程度最深的“三最”之乡。
  2015年8月以来,陈敏尔书记三次在这里蹲点调研,提出聚焦这块最硬的“硬骨头”,攻克这个脱贫攻坚的“决战点”。由此,石门开启了一场全力脱贫攻坚的“大战”,展开了一场场与贫困决战的围歼战。 
  省直单位驻石门同步小康工作队副队长、石门坎村第一书记喻松回忆说:“刚来的时候我是穿着皮鞋来的,第一天下队一脚踩下去,鞋子就直接陷在泥巴里面拔不出来了。” 
  正是在这种环境里,来自省、市、县、乡、村的246民干部慢慢总结出一套经验:“晴天下队运动鞋,雨天下队水胶鞋,待人接物亮皮鞋。”
  这三双鞋,成了石门乡干部的标配,是走村入户的“秘密武器”,是走近群众的不二法宝。问计田间,鏖战贫困,他们被当地群众称为白刀岭山麓的“三鞋干部”。
  2月6日至8日,陈敏尔书记在石门乡蹲点调研时说:“这里的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三鞋干部’是我第一次听到,我们有背篼干部,现在又出了‘三鞋干部’,白天晚上三双鞋,跋山涉水三双鞋。”

 
  见到马召团时,他和卯雄刚从白刀岭抢修水管回来,一双水胶鞋满是泥巴,汗水浸透额头,一身迷彩服格外抢眼。
  他们戏谑地称自己是白刀岭山麓的“修水工”。
  交谈中了解到,马召团是锅厂村支书,卯雄也是刚从部队分配来石门的乡干部,眼下春耕生产需要用水,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用水,群众生活需要用水,白刀岭山麓的自来水管道因为气候恶劣而经常破裂,供水管道很是紧张。
  于是石门乡组建了一支3人组成的队伍负责全乡生产生活用水水管的维护和抢修。
  猴子岩到白刀岭的提水输送管道,当初修建时马召团他们只用了短短三个月时间,就把莫洛河清清水源引进千家万户。
  关于抢修水管,马召团说起这样的往事。
  2016年冬天,天寒地冻,猴子岩饮水工程水管需要及时抢修,而水管途经白刀岭,杂草丛生、土质松软,一脚踩下去有时会淹没膝盖,连“秘密武器”水胶鞋也会失效。
  由于抢修水管大多在荆棘丛生的丛林,马召团说他有时候一个月都要穿烂几双水胶鞋和运动鞋。
 
 
  马召团抢修水管需要三双鞋,驻村干部也离不开三双鞋。
  在观音山社区第一书记陶通乐的寝室里,就摆放着长筒雨鞋、皮鞋和运动鞋,这个来自省委办公厅的干部,操着一口普通话,老家是贵州天柱农村的他除了口音不变外俨然已是一名当地干部了。
  陶通乐向我们讲述起他和一抔核桃的故事。
  那是去年的一天,陶通乐照例和大家一起去观音山社区易地搬迁户赵德林家走访搬迁工作事宜。赵德林告诉他,家里有四口人,还有两个没上户口。
  没上户口的原因,赵德林说自己没读过书,不知道上户口怎么上,感觉也没什么用处。
  群众思想落后让陶通乐始料未及,但他决定要帮助他。
  陶通乐给赵德林讲起上户口的好处:有了户口孩子上学方便,出门打工也方便,有了户口才能享受国家一些惠民政策,还能申请贫困特惠贷款。
  不知道怎么上户口,陶通乐就带着他到乡派出所办理。在陶通乐的帮助下,赵德林一家终于上了户口。赵德林这个老实的农民没想到省城来的干部这么贴心,为了表示感谢,硬是塞给陶通乐一抔自家种植的核桃,不收下都不行。
  陶通乐说,一抔核桃事小,但朴实的群众让他感到温暖,感到自己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存在的价值,自己感到责任重大,不远千里来石门乡,就是要来为群众做点事的。
  2017年春节,赵德林一家搬进了观音山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住进了新房,还在观音山华曦百万蛋鸡养殖场打工,每月有2500元保底工资,加上提成和年底分红,每月就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生活。
  同样是搬迁户的62岁的黄俊祥对喜迁新居感触尤深,曾经他家处于地震带,山体容易滑坡,建新房一直是悬在心头的梦想,可是苦于没有钱修建而“望房兴叹”。
  回忆起搬迁前的生活,黄俊祥惭愧地说:“为了让我们搬出来,乡里的副书记梁连成、第一书记陶通乐和社区支书舒应波没少跑,舒应波支书还把腿都崴伤了。”
  如今喜迁新居的黄俊祥高兴地编了一首顺口溜歌颂党恩:“云南地震抖三抖,我家房屋裂开口。晚上睡觉似鬼叫,一家老小听风吼。深更半夜入梦来,何时才能搬迁走。如今搬到新居后,真是糠箩跳到米箩头。”
  赵德林和黄俊祥的经历正是石门乡“三鞋干部”勤跑腿的有力注释,是石门乡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个精彩瞬间。
 
 
  在石门乡,耿陆芬身上有太多头衔,村支书、副乡长、全国劳动模范、“三鞋干部”。
  从村支书到副乡长,全国劳动模范耿陆芬工作岗位变了,但走村串户为民办事的情怀始终不变。
  2004年,新龙村班子换届选举,耿陆芬通过县计生局的招考和乡亲们的推举,当上了村委会副主任。
  每到夏天,新龙村穿村而过的“祖基河”洪水十分猖獗,河面没有桥梁,经常发生洪水把人冲走的惨情。
  祖基河,这条新龙村与云南省的界河,非但没有造福村民,反而成为一条阻碍发展的险河。
  上任伊始,耿陆芬烧的第一把火就是改变新龙村的出行条件,她一面发动村民让地投工,一面向上级部门积极争取支持,那时候,她穿着雨胶鞋,裤腿上沾满泥土,找乡里打报告,到县里找领导,没钱住旅社,很多时候耿陆芬甚至露宿街头。
  2016年,耿陆芬当选为石门乡副乡长,走上领导岗位的她担子更重了,走村入户更勤了。
  由于只有初中文化学历,耿陆芬对电脑操作一窍不通,但工作中却常要使用电脑做表、卡、册等等,耿陆芬发扬不怕吃苦的精神,虚心向别人学习电脑操作,慢慢学会打字、填表等简单操作。(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