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攻难关 勠力同心促蜕变
作者:禄俊 时间:2017-04-06 阅读:238
艰苦奋斗攻难关 勠力同心促蜕变
——“四个意识”在石门乡脱贫攻坚战场上的生动体现
威宁自治县政协主席 禄俊
全乡仅有一条崎岖的通乡路、没有自来水、供电不稳定、通讯条件差、到处茅草房、寨子脏乱差、教育医疗差、产业不成型、群众生活苦,积贫积弱——这是两年前石门乡的真实写照。这片曾盛极一时又复归于沉寂的土地,在同步小康的征程上,却成为一块脱贫攻坚“硬骨头”。2015年8月底9月初,在全国上下共同擂响的扶贫攻坚战鼓声中,石门乡被省委当作一个重要的“决战点”,省委书记亲自挂帮,省、市各部门大力支持,建言献策、帮资金、给项目,勠力同心,攻坚拔寨。使这个沉睡的边陲小镇,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从曾经的“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转变成为全省的政治高地,成了世人瞩目的焦点。
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这一片古老贫穷的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公里修进村组,一个个产业落地生根,一栋栋新居拔地而起,一座座村庄旧貌换新颜。石门乡已率先在全县实现村村通油(砼)路、四分之三的群众用上了自来水、群众用电稳定、通讯通畅、基本消除茅草房、寨子开始靓丽、五大产业基地初具雏形、教育医疗大幅改善、干部群众士气高涨、社会民生持续改善——这些,正是石门乡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个意识”,带领全乡群众,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凝心聚力,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勇于争先创造的辉煌成果。
一是树立政治意识,凝心聚力,提振干部精气神。政治意识强不强体现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坚定与否,能不能严守政治纪律。方向不明,就会失去前进目标;立场不稳,就会丧失原则。干事创业,精气神最宝贵;战胜困难,信心和态度最关键。石门乡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省委陈敏尔书记亲自挂帮、三次深入村组蹲点指导和省、市、县各级关怀、政策倾斜、资金支持,关键则在于石门乡广大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只有广大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才能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让石门破茧成蝶、华丽转身。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紧要关头,这就需要我们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树立政治意识,发扬石门乡广大党员干部的精气神,秉着一股劲,提着一股气,用率先垂范、主动作为感染并带动群众的干劲和热情,让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真抓实干的热情转变为转型发展的昂扬斗志。自治县委十二次党代会为我县明确了发展方向,思路非常清晰,任务目标非常明确: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为统揽,着力抓好脱贫攻坚、草海综合治理和重大项目建设“三件大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进程,更好地坚持“三大主题”,建设“四个高地”,与时俱进打造改革发展升级版,努力建设实力威宁、活力威宁、宜居威宁、美丽威宁、幸福威宁,实现威宁经济社会历史性新跨越。全县要实现跨越赶超,按照既定思路目标如期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就必须进一步坚定信念、提振精神状态,铆足干劲、保持韧劲,把所有心思用在谋发展上,把全部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奋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是树立大局意识,苦干实干,转变作风求实效。树立大局意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石门乡党政一班人“宁愿苦干实干,不甘苦等苦熬”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提高认识,解放思想谋发展,牢固树立勤政为民意识,切实转变作风,深入村组、深入群众,把深厚的感情、务实的作风带到群众中去,深谋发展之路,巧施富民之策,广兴利民之举,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脚踏实地带领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把脱贫攻坚工作做细致、做精准。靠作风吃饭、拿实绩说话,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工作活力,快速推进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县委提出了扶贫开发与发展县域经济互促共进、大县大城县域城镇化、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以大开放促大开发大扶贫、让所有贫困人口脱贫共享美好小康生活“五条新路”,这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威宁后发赶超的战略抉择。要真正带领全县踏上这“五条新路”,必须发扬石门精神,在全县上下凝聚团结奋进的思想共识和强大合力。我县关乎民生的欠账还很多,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任务十分繁重和紧迫。人民群众的期盼和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干部尤其是党员干部一定要发扬苦干实干精神,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公务,竭尽全力去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使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随着发展而逐步得到提高。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终形成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三是树立核心意识,攻坚克难,创新求变谋新路。树立核心意识,就是要坚持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行动上保持与党中央步调一致。只有牢固树立核心意识,才能真正让全县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力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凝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石门乡创新求变谋新路,把基层组织建成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着力抓好党群同心这个根本,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探索出“三级自治”模式,在村民委员会下面依托自然村寨建立村民自我管理委员会(简称“自管委”),自管委下面建立“十户一体”,形成了“村委会+自管委+十户一体”三级管理体系。鼓励和支持“十户一体”整合土地、资金、人力、技能等入股或领办合作社,实现抱团发展、抱团脱贫。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整合了资源、凝聚了人心、发展了产业。石门乡还以“村委会+自管委+十户一体”三级自治管理体系为载体,以开展“三进三增”为抓手,把广大群众聚集到脱贫攻坚战中来,连心搭桥、增进感情、构建和谐;着力用好聚才攻坚这个关键,以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苦干实干。借力“外援”,整合脱贫攻坚前线工作队、帮扶单位、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等社会力量合力攻坚。用好“内贤”,充分发挥乡村干部、“草根英雄”、“草木才子”的作用,动员各方力量合力攻坚;着力用活创新机制这个动力,持续用好“三会一课”等一系列“老办法”,用好“十户一体”等一系列“好办法”,探索用好“三级自治”、“六型村(社区)创建”、“农村金融扶贫”等“新办法”,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掀起了大众创业致富、万众脱贫奔小康热潮,特别值得全县各乡镇借鉴、推广。
四是树立看齐意识,勇于争先,狠抓落实促跨越。看齐意识就是标杆意识,是行动指南。牢固树立看齐意识,就是向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目标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看齐,向发达地区看齐,切实转变作风,夯实责任,狠抓落实。在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路上,石门乡广大领导干部强化看齐意识,坚持以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真心实意和贫困群众一块苦、一块干。十二次党代会上,县委提出了奋斗目标:“努力把威宁建成中国休闲度假旅游基地、中国南方马铃薯种薯基地、中国中药材种植基地、南方高原生态苹果基地、贵州绿色能源基地和云贵川毗邻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要实现这一目标,这就需要向自治县委看齐,向自治县委决策部署看齐,坚持讲看齐见行动,确保全县各项事业沿着县委确定的正确方向阔步前进。把落实县委决策部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自治县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县委权威,做到县委提倡的坚决响应、县委决定的坚决执行、县委禁止的坚决不做,提高贯彻落实县委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确保县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抓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必须转作风勇担当,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勇于攻坚克难,在事关全局的重点难点上,保持战略定力,敢于啃硬骨头,敢于迎难而上,以重点难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推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加快发展的时代潮流不容许我们有丝毫的懈怠和徘徊,同步小康的目标更不容许无所作为的苦等苦熬,必须切实践行“四个意识”提振干部精气神,发扬威宁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加快赶,奋起直追,在追赶中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