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脱贫攻坚红色引擎
作者:黄骄 时间:2017-04-07 阅读:222
点燃脱贫攻坚红色引擎
——炉山镇“大党建”统领“大扶贫”工作侧记
通讯员 黄 骄
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班组一个阵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
自全国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全面吹响以来,炉山镇紧扣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把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作为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强力推进,把配强村支两委班子作为脱贫攻坚举措的实践者,把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让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程更加稳健有力。
抓阵地强队伍增活力
村级活动场所是基层组织建设战场的主要阵地,是党建扶贫工作的指挥所,是村(社区)“两委”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主战场。
近年来,炉山镇党委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两学一做”,针对各村村级活动场所破烂等问题,制定“三年推进计划”,采用多方筹资方式。今年,该镇新建村级活动场所12所,改扩建5所。同时,该镇以第十届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对工作能力不强,纪律软弱涣散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进行了更换,并从镇直部门选派24名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驻村,为贫困群众出谋划策,绘制发展蓝图。
据了解,目前,该镇共有农村党支部23个,党支部委员共有89名;平均年龄44岁;女性委员10名,占11.23%;35周岁以下委员20名,占22.4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7名,占19.10%;高中(中专)文化程度19名,占21.34%;初中文化程度47名,占52.8%。 50岁以下村党支部书记有18名,占78.26%;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5名,占21.74%,高中(中专)文化程度有5名;占21.74%;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13名,占56.52%。通过村党支部书记的更换和驻村干部选派,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提供最有力组织保障。
践行“两学一做” 增添“新鲜血液”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掌控广大党员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旨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解决一些党员在理想信念、党的意识、宗旨观念、精神、道德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炉山镇党委以“提素质、守规矩、当先锋”为载体,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县委的决策部署,采用领导干部上讲台、进村寨、进农户、进田间的方式进行宣讲党的政策,树立一支党风过硬,作风顽强,清正廉洁,在“学”上用真功,在“做”上见真章,在“改”上显成效的党员干部队伍。
据了解,该镇通过道德讲堂、周末党校、党员夜校、领导干部上讲台、进村寨、进农户、进田间的方式,共开展各类培训12期,培训党员干部840余人次,为全镇打赢脱贫攻坚战补充了新鲜的血液。
强弱联合 共同发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在党建扶贫工作中,炉山镇严格按照“进村组、进农户、进田间,增强感情、增加收入、增进和谐”的“三进三增”工作要求,在全镇18个村,5个社区中推行“三级自治” 体系建设,积极动员帮扶对象通过“村委会+自管委+十户一体”的三级社会管理模式和“村委会+合作社+自管委+十户一体”的三级经济发展模式,把有限的劳力统筹起来,鼓励农户将土地向生产能力强的农户流转,利用大户助小户、强户带弱户、富户帮穷户等帮带方式,共同管理,增收致富。
推广“村委会+自管委+十户一体”的三级社会管理模式和“村委会+合作社+自管委+十户一体”的三级经济发展模式,采取公推直选的方式,推选出23个村(社区)下辖的自管委人员,并设自管委主任1名,每届任期为3年。
据了解,目前,该镇共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27家。其中,4名村党支部书记牵头成立合作社,社员覆盖9个村,895户,1032人。
培育产业 壮大村集体经济
近年来,在党建扶贫工作中,炉山镇按照“一村一品”要求,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积极探索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发展新模式,采用“合作社+党支部+基地+贫困户”的方式,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种植三膜马铃薯、苹果、生态茶叶、花椒、烤烟、小白梨、艳红桃等特色产业,有效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
据了解,目前,该镇共种植三膜马铃薯3900余亩,苹果3000余亩,生态茶叶4000余亩,花椒1000余亩,烤烟2000亩,艳红桃270余亩,小白梨300余亩,核桃1.25万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