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世界带进村子
作者:刘军林 时间:2017-04-10 阅读:184
把世界带进村子
——威宁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侧记
通讯员 刘军林
在“互联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今天,信息资源对于现代人的影响力不言而喻。然而,在信息化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农民与日俱增的信息需求及农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使得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在当下变得尤为迫切。
根据国家农业部关于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的相关文件要求,威宁于2015年11月申报了信息进村入户试点项目,2015年12月18日得到国家农业部批复,成为全国第二批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作的试点县,2016年4月19日,威宁得到贵州省农委项目资金下达通知。
自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县农牧局紧紧围绕“需求导向、因地制宜、政企合作、机制创新”的总体思路,大胆创新,谨慎操作,按序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集成信息服务资源渠道
在对现有的农业信息资源、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进行摸底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威宁试点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编制了实施方案。按照信息进村入户试点项目全县整村推进的要求,威宁计划在全县建信息服务站631个(行政村610个,农业园区1个,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20家)。并建立信息员队伍631人以上。
通过2016年4—5月的调研,由于全县开通宽带的村仅有200个左右,威宁计划将信息进村入户试点项目分两期进行,在2016年重点建设200个益农信息服务站,其中标准型100个,专业型21个,简易型79个,在农业园区和20个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建设专业型信息服务站。待今年通讯部门宽带网络覆盖全县其它行政村时,再逐步完成益农信息服务站的建设。
同时,计划在全县39个乡镇中心及周边行政村建设100个标准型益农信息服务站,距离乡镇较远的79个村建设简易型信息服务站。目前已完成选点100个,其中21个专业型益农信息服务站已开始实施,并已向政府行文争取项目配套资金200万元。
如今,县农牧局正在积极与各乡镇及村对接,选拔年轻,有文化,有互联网知识的年轻农民,返乡农民工,初高中毕业生和驻村干部,现已落实100人。
措施得力 进展顺利
自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威宁高度重视,强化组织协调,成立由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委宣传部、县农牧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威宁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导、协调和督查;组织引导电信运营商、平台电商、信息服务商等社会资源参与信息进村入户和农民信箱功能拓展,汇集资源,形成合力。
试点建设内容主要有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12316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乡镇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信息资源开发与推广应用、农民信箱信息服务能力提升、长效运营机制探索等六大方面。
与此同时,加强项目建设前期调研,全面掌握了解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普及、农民信息需求情况、农产品下行和上行、农村电子商务开展情况,为项目建设提供充分依据,确保项目建设成效。
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了解各部门已开展哪些工作,工作中存在有哪些问题,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指导试点工作的开展,尽量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尽量整合资源,将各部门的资金和人才整合利用,将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据了解,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是农业部的重点工程,是全面落实农村互联网+行动计划的示范工程。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村级信息服务站叫“益农信息社”,该社将依托村委会、合作社、超市进行建设,可为村民提供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培训体验服务等。“益农信息社”建设完成后,将实现普通农户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便捷、经济、高效的生产生活信息服务。
“把世界带进村子,把村子推向世界。”信息进村入户正在成为一种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一项民生工程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纷纷美赞。信息进村入户潜力无限,未来必将孕育出一批服务便捷、形式多样、运行高效的运营模式和机制,让更多农民享受到数字化红利,为每一个乡村搭建起通向世界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