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4-10

大山深处的脱贫引路人

作者:岳刚 李云侠 时间:2017-04-10 阅读:247


 大山深处的脱贫引路人
——记市级农民讲师、大街乡金星村致富带头人杨光华
本报记者 岳刚 李云侠



杨光华正在查看桃树长势

    大街乡金星村农民讲师杨光华是当地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在附近很有名气。
  当记者来到他的“威宁绿宝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时,他的“晚秋蜜桃”正竞相开放,让人如痴如醉,美不胜收。
  随着国家的扶贫政策的不断深入,杨光华可是受益匪浅。他创造的“811”模式已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所谓“811”模式就是合作社负责技术支持,村委会负责协调管理,农户扶贫项目土地入股模式,项目收益分配按农户占80%股份,村委会占10%股份(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占10%股份。
  杨光华是市级农民讲师,在种植技术上如数家珍。
  他指着一株桃树向记者介绍,“这棵桃树就是晚秋蜜桃,去年开始挂果,年产量27斤。”记者凑近一看,这株桃树的主杆上果真用笔记录着年份及产量等数据。“挂果后要疏去畸形果、双果、小果。树体上部的结果枝要多留果,下部接果枝要少留果,树旺多留,树弱少留。”这是杨光华的果树管理经验,他特别强调,“采取疏果不疏花的方法,落花后两周进行,疏掉果实的三分之一,定果在花后5至6周进行,在硬核期之前结束。”
  杨光华种植的晚秋蜜桃盛产期一株产量可达150斤,一亩地就有近1万斤,按市场最低价格每斤2元,每亩可创收2万元左右。目前,威宁绿宝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种植晚秋蜜桃300亩,两年后将创下一笔不小的财富。
  此外,杨光华还还从山东、安徽等地引进种植了700亩翠红李,经过自己的技术改良,树苗长势良好。杨光华散养的168只山羊也陆续出栏,价值10万余元。值得一提的是,杨光华充分利用自有的资源——把羊粪用来给果树基地做天然养料,经过发酵后的羊粪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使用它做肥料,可以改善土质,是防止土地板结,经济价值很好。是一举两得。
  谈起发展之路,杨光华对自己走过的“弯路”深有感触,他曾经卖过中草药,养过野鸡、牛、猪、羊,最令他刻骨铭心的就是养野鸡亏损10万元,这个损失差点让他的人生失去了目标。究其原因,杨光华道出了真相“自己缺技术、缺经验,条件差,交通阻塞。”
  2013年,杨光华自己掏钱跑到广西、四川等地,学别人的管理模式,回来后精心发展,几年下来,自己不但还了欠债,还攒了一笔资金。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自己赚钱了,乡亲们就会跟着种。”在杨光华的带动下,附近的周昌福、刘绍云等已成了种养殖大户,带动了村里的35户140多人靠种植、养殖走上了致富路。
  “还是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致富有信心!现在,通组公路修到我们合作社基地大门口,省力又省成本。”杨光华说。
  “什么是人才?农民讲师杨光华就是人才!”金星村驻村第一书记这样评价他,“身份是农民,工作是‘讲师’。杨光华文化素养和理论水平不一定很高,但是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先‘领走’农民,再让农民‘自已走’,最终实现‘齐步走’,带领村民致富” 。
  在大街乡,像杨光华这样的致富带头人不止一个,在他们的带动下,这里的群众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智慧,在党委政府及帮扶干部的帮助和指导下,尤其是在精准扶贫的大力展开后,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一步步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