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山下好媳妇
作者:周星 时间:2017-04-10 阅读:256
姑娘山下好媳妇
——走近威宁“最美贤妻”张雪
本报记者 周星

在集镇中心为群众提供医疗咨询服务的张雪。

在集镇中心为群众提供医疗咨询服务的张雪。
新发乡花园村是一个美丽布依族村寨,村庄里有一座秀美的姑娘山。
2007年,姑娘山下的布依族小伙王富江娶了一位外地媳妇。作为传统的布依族人家,有“好女不外嫁,好男不外娶”的传统。这里突然来了一位外地媳妇,在寨子里引起不小的风波,大家相互猜测这个外地媳妇能在这里呆多久。
张雪是织金县人,从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跟随男朋友王富江来到威宁新发乡。
一个年轻、性格单纯的女大学生就这样在姑娘山下,在大家的窃窃私语中做了布依族小伙王富江的媳妇。
相助丈夫,风雨同舟
2008年3月,张雪和王富江的大女儿出生了,为了生活,王富江远赴广州打工,张雪独自带着女儿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生活。
孩子满月后,张雪就开始努力复习功课,2008年8月,她考上了织金县的特岗教师,但为了料理好自己的小家,方便照顾公婆,等待丈夫回家,她没有去报到上岗。
一年后,她向娘家借了一笔钱作为启动资金,在新发乡开了一家精品店,同时又代理啤酒销售,由于生意好,她丈夫也回家做起了啤酒批发。
然而,一切并不如想象的那么顺利。她们发出去的啤酒回收资金很困难,于是丈夫再次把批发啤酒的难题留给张雪,自己跑去浙江做木工活。后经过多次劝说,丈夫才从浙江回来,为了生活,王富江准备去学习驾照。
2010年6月,王富江如愿拿到了驾照,他们花了8000元买了一辆二手面包车,准备在村里为群众们送货。
也正因为这个二手面包车导致他们家飞来横祸。
2010年12月31日,王富江送他大嫂回娘家途中出了车祸,导致王富江和他的大嫂同时受重伤,他大嫂医治1年后无效死亡了,王富江医治1年后才得以康复。
这一年,年轻的张雪不离不弃,一边伺候丈夫,一边照顾孩子,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重担。
因为医疗费及家庭琐碎的开销,他家债台高筑,小女儿又出生,张雪既要做生意、又要带刚出生的小女儿,但她坚守承诺,守候爱情,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同年,年轻的张雪当选花园村村委会主任,既要应付繁忙的工作,还要为生活操劳。张雪承受着比别人更多的辛酸和奉献。
日子在艰辛与繁忙中一天天过去,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张雪始终与丈夫一起面对,风雨同舟。
2016年,张雪鼓励丈夫在新发乡开了一家快运公司,丈夫又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认真努力,热爱工作
2012年4月,威宁招考医务人员,张雪以全县医学类考试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考到了新发乡卫生院工作。
到卫生院工作后,张雪意识到,只有提高业务能力,才能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于是,她于2012年6月向医院申请,到重庆进修学习彩超业务知识。半年后的2013年1月,她重回卫生院工作,做起了全院的B超工作。
2013年,医院的工作人员陆续辞职、借调,医院整个公共卫生科室的正式职工在短短半年内只剩下了4个人,于是,全乡基本公共卫生11个项目的责任全部落到她身上,她带领2个聘用人员辛勤地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年终考核时,新发乡卫生工作获得全县综合考核二等奖,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获得全县单项二等奖的好成绩,张雪的工作等到了一致好评。
2013年来,张雪多次被评为优秀员工,还被任命为新发乡卫生院院长助理。
同事们提起张雪,都竖起大拇指连声说:“小张非常好,很朴实,不仅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把工作干得那么好,大家都信任她。”
敬爱公婆,家庭和睦
2010年8月,在生育2个女孩后,张雪主动放弃生育,成为村里的诚信计生户。
受农村“重男轻女”观念影响,公公在得知她的决定后非常生气,三番五次找张雪吵架。每当逢年过节,公公不仅没有好脸色,还经常说一些不好听的话。这一切,张雪都选择了默默承受。她还是一如既往地给公婆添衣买米,嘘寒问暖。
2014年,灾难再次降临这个家庭,她公公被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早期食道癌”,必须马上做手术,需要13万元的治疗费。
一下子要拿出13万元,对于农村人家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张雪二话不说拿出准备装修房子的3万元,加上公公的2万元积蓄,还差8万元。张雪四处筹钱,一个星期后,手术费用筹够,她和丈夫把公公送到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做了手术。
住院期间,她给公公熬粥、喂饭、喂药、洗衣,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半个多月下来,公公康复出院了,她却瘦了一大圈。
此后,公公对她的态度变了,婆婆见到她时总会说,“你公公心里惦记你们,他这人不会说话,但他知道你的好。”
张雪,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周围的街坊邻居都对这个她赞不绝口。她以满腔的热情对待工作,用自己的爱来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
2016年,张雪被县妇联评为“最美贤妻”。
10年,姑娘山下,他乡亦故乡。
10年,单纯的女大学生被生活磨练成了好媳妇。
今天的张雪,拥有姑娘山的秀美,大山的坚韧和布依山寨的淳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