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4-10

抱团发展 圆梦小康

作者:文贵 时间:2017-04-10 阅读:213


 抱团发展  圆梦小康
——村级“三级自治”自我管理抱团发展的威宁经验
文 贵

  为激发农村家庭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活力,充公调动广大农民参与脱贫攻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威宁探索建立了村级“三级自治”双模式,即“村委会+自管委+十户一体”三级社会管理模式和“村委会+合作社+十户一体”三级经济发展模式。
  四月的威宁,春意盎然,在这片发展的土地上,威宁党员干部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以不屈的精神,摸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党建之路。

建强村“两委”突出引领核心
 
  石门乡团结村是威宁最偏远的村庄。半年前,23岁的选调生胡钧溥来到石门。三个月前,他当选村党支部书记。走马上任,胡钧溥一天也没闲着,建产业、寻水源、访农家,短短几个月时间,胡钧溥就组织群众建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党参、半夏等中药材500亩,还计划带领群众养蜂、养牛。
  胡钧溥说,石门乡“三鞋”干部的称谓由来已久, 石门的每个干部都会准备几双鞋子,晴天下队运动鞋,雨天下队水胶鞋,接人待物亮皮鞋,通过大量的走访回访,把石门的脱贫攻坚工作实实在在的落在“精准”二字上,久而久之,我们也就成为了老百姓口中的“三鞋干部”。
  “三鞋干部” 胡钧溥只是威宁众多村干部的浓缩和代表,村级党组织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配强村班子特别是村级党组织书记至关重要。威宁以第十届村(居)“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627人、副书记260人、委员1574人。
  在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中,威宁突出选用“三型”人员,101名党性修养高、工作能力强、熟悉农村工作的机关党员干部被选为村级党组织书记; 494名农村致富能手、农村工作能人被选为村级党组织书记;积极动员外出务工党员、退伍军人、离退休人员、大学毕业生参加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此次换届共有22名退伍军人、6名返乡人员、1名退休干部、1名大学生村官当选为村级党组织书记。
  据了解,为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威宁超前谋划,2015年就提出了“三年实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造升级”目标,两年来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091.9万元,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440个,每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占地面积2亩以上、建筑面积300㎡以上。为提高村两委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威宁从提高待遇入手,全面推行村干部岗位目标绩效考核,实行基础报酬与绩效报酬叠加机制,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庸,干得好的村干部每月可领3000余元报酬,干得差的正职、副职每月分别可领1200元和1500元基础报酬。村干部由过去的扶着干、宠着干、哄着干、催着干,变成现在的主动干、问着干、抢着干、比着干,实现“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形成你追我赶的干事氛围。
  村两委领导和推进“三级自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三级自治”依法开展自治活动。村两委在“三级自治”体系中起领导核心作用,领导“三级自治”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引导村委会制定任期目标,规划本村产业,统筹各类资源,带领群众干事创业,勤劳致富,有效化解各种矛盾,促进农村稳定,构建和谐新农村。
 
“自管委”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行走在石门大地上,常看到党员干部胸前佩戴着写有“为人民服务”五个字的党徽。在石门乡党员干部心里,这是一种自豪和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2016年,观音山社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原本分散于各村民小组中的96户433人要搬迁到一起,民情复杂。石门乡在搬迁群众中建立了“自管委”,群众推选出来的返乡能人黄彦举率领“自管委”一班人,建立群众说事室化解矛盾纠纷,组织群众到蛋鸡养殖场务工,建起超市、电商、娱乐室等,为搬迁群众解决了后顾之忧,构建起和谐搬迁的良好氛围。村民李正友对搬迁后的日子非常满意:“小青瓦、洋楼房,打开窗子亮堂堂;门对门,户对户,相互串门话家常;有酒拿来喝,有肉拿来尝,相帮互助暖洋洋。”
  据悉,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农村出现了重经济发展、轻社会管理,重个体发展、轻抱团致富等现象。同时,一些村民委员会管辖半径过大,内部利益关系协调困难,导致村民自治流于形式,村民意愿表达不畅,村民小组内部公共事务无人管理、公益事业难办,脱贫攻坚出现乡急、村热、组冷、户淡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石门乡创新农村管理体制,探索建立了村民自我管理委员会(简称自管委),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实现和维护了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促进了农村建设和发展,推进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三级自治”在石门乡经过一年的试点,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今年已在棲宁全面推开。实践证明,“三级自治”把散漫的农民重新有顺组织发动起来,形成“抱团发展、携手小康”命运共同体,开创了“村支两委揽全局、自管委成员挑重担、十户一体齐参与、人民群众做主人”的村民自治新局面。
  截至目前,全县撤销村民小组3874个,组建“自管委”4306个、管理型“十户一体”31086个、产业型“十户一体”9218个,村级集体领办合作社758个。
 
推行“十户一体”实现抱团发展
 
  春天的女姑村,千树万树梨花开遍。
  文华平是石门乡女姑村养殖能手,带领村民创办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牛羊1000余头,作为“十户一体”中心户户长,文华平不仅是致富路上“领头羊”,还是村民邻里和谐的调解员。
  如今,文华平和村民共同创办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十户一体”抱团发展的模式凝聚了村民的力量,大大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文华平和村民能致富得益于石门乡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探索出“三级自治”双模式。“三级自治”即“村委会+自管委+十户一体”三级社会管理模式、“村委会+合作社+十户一体”三级经济发展模式。
  据了解,在“自管委”内把居住相邻、技能相似、产业发展愿望相同的10户左右农户捆绑为一个主体,形成“十户一体”,并选出1名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热心公益的村民作为中心户长,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带动内部实现生产联产、卫生联保、公益联合、诚信联建、治安联防、新风联育。“十户一体”作为村民自治最小的单元,联系群众更密切,服务群众更直接,可以解决环境卫生、文明新风、邻里互助、治安联防、矛盾化解、抱团发展等许多农村问题。“十户一体”让群众紧紧抱在一起,像一个大家庭,能让留守儿童不“留守”、空巢老人不“空巢”。 
  据悉,在推进“三级自治”体系建设中,威宁坚持以“三变”统揽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建立“村委会+合作社+十户一体”三级发展模式,做到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把10户左右技能相似、产业发展愿望相同、邻里关系融洽的农户发动起来,自愿组建成产业发展“十户一体”。鼓励和支持“十户一体”整合土地、资金、人力、技能等入股或领办合作社,共同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养殖、特色种植、电子商务、微型工厂等各类产业,实现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截至日前,9218个产业型“十户一体”覆盖了全县5.06万户19.15万贫困群众,真正实现强户带弱户、富户带贫户、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