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4-17

春风化雨润养一片竹林

作者:卯龙艳 孔雄 时间:2017-04-17 阅读:267


 春风化雨润养一片竹林
——东风镇竹林小学教师王彦飞13年从教小记
记者 卯龙艳 通讯员 孔 雄


  13年的时间,王彦飞领到手的工资从200多元涨到了5000多元;13年的时间,刚踏出校门的青葱少年变成了顶天立地的男子汉;13年的时间,三尺讲台上王彦飞记不清写完了多少根粉笔,可当初选择当一名教师教书育人的初心未曾改变。
  “都说教育是百年大计,十年树木,百年才树人。13年的时间不算什么。13年,我才带出来两届学生哩。”王彦飞笑笑说。
  说起王彦飞一路的从教经历,他说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每天只想着怎么备好课、上好课,特别是自己现在教的是六年级,学生们马上就要面临小升初的考试,自己现在只想着怎么让学生们都能考个好的中学。
 
儿时梦想 奋力实现
 
  王彦飞的家在中水镇的小山村,父母都是不识字的农民,一年到头面朝黄土在家里几亩地里种出的粮食只够一家人的口粮,即便如此,父母还是省吃俭用把4个孩子都送到学校接受教育。
  “我上学那会儿,白天读书,放学了还要割猪草,还要喂牛,农忙时还要挖洋芋、收包谷。做完自己的作业还要辅导弟弟妹妹功课。当时还是个小孩子,有时候肯定会觉得很烦,只想着和别的孩子去玩。但是没办法,家里的负担重,慢慢也就习惯了。”王彦飞回忆道
  也许正是因为帮弟弟妹妹辅导功课在王彦飞的心里埋下了长大要当老师的种子。“说起来当时还小也不知道自己长大了要干嘛,只是听父母的话,觉得要好好读书才有出息。通过给弟弟妹妹辅导功课我才发现原来教会别人一道题会这么开心,特别是弟弟妹妹考了好成绩时我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从那时起我便下定决心要当一名老师。”
  王彦飞不懈努力,最终考上了威宁民族师范学校完成了儿时的梦想。
  2004年,19岁的王彦飞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便被安排到东风镇拱桥小学教书,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
 
塑造灵魂更要关心生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王彦飞这位“工程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要关心学生们的生活情况,特别是近年来父母外出务工的多,学校里留守儿童越来越多,教师更应该在上课之余多关心学生的生活。
  记者见到11岁的刘国发时他正专心复习功课,虽然时间才中午一点,可他已经在教室看了快一个小时的书。“我今年六年级了,马上就要参加小升初的考试,要好好复习才行。”刘国发轻声说,生怕自己的说话声打扰到别的同学看书复习。
  在王彦飞的印象中刘国发去年还是那个一直以来都内向、调皮、不爱学习孩子,现在的刘国发却学习认真懂事开朗,和一年前的他简直判若两人。“这个孩子原来的时候还是挺活泼好学的,可是自从他爸妈到外地去打工后,他就慢慢变了,变得不爱说话也不爱学习。”王彦飞说道。
  父母都外出务工,哥哥在东风二中读中学没时间照顾弟弟,十岁的刘国发饭都煮不熟却不得不学着照顾自己,在家访的过程中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王彦飞便特别关心刘国发平时的生活和他的心理情况,在多次家访的过程中耐心教刘国发洗衣服、洗碗、收拾家里,叮嘱他防火以及安全用电,还常常抽空和他谈心、辅导功课,慢慢地刘国发变得活泼开朗认真学习了。
  “我现在能考全班前十名哩,去年期末时我还在全班倒数20名左右。”刘国发笑笑说。
  在王彦飞的班上像刘国发一样的留守儿童不在少数,每次家访到学生家里后王彦飞都会认真记住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再根据学生的情况帮助他们,王彦飞说这是一名教师该尽的职责。

“脚踏实地走好未来的路”
 
  从拱桥小学到竹林小学,13年的时间,王彦飞都坚持“踏踏实实做事,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的原则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对每位学生都倾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关心和教育,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挂在心头。“因为我现在是一名父亲,我儿子也在竹林小学读书,看到班上的孩子就像是看到我自己的孩子,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我都尽量做到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来教育和照顾,希望他们有出息。” 
  王彦飞现在带的是六年级,全班47名学生两个月后就要参加小升初的考试,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复习,他要求全班学生吃完午饭休息半个小时就到教室看书或者做题,他自己吃完饭也会到教室辅导学生功课。“本来我们学校下午是两点上课的,但我们六年级的学生十二点半就回到教室看书复习,现在学生们吃完饭就会自觉回教室。马上就要考试了,让他们好好复习打好基础升个好的中学比什么都强。”
  作为班主任的王彦飞不仅要教学生们语文、数学和五心教育,一个星期有20来节课,同时他还要负责日常班级管理,任务不轻,但他说只要学生成绩能上去,再苦再累都值得。
  凭着王彦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他带的班级在每年东风镇全镇教学成绩总评中都是第一或第二名。说起自己的“秘诀”,王彦飞说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他总结出自己的三字教学经,那就是“爱”、“严”、“细”,对待学生,充满一个“爱”字;要求学生,突出一个“严”字;日常工作,坚持一个“细”字。严慈结合,耐心细致,13年来王彦飞凭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爱默默坚守着,将来的路还很长,他说自己亦会脚踏实地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