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7-04-17

乡愁庄园觅“乡愁”

作者:龙胜  岳刚 陈军卫 时间:2017-04-17 阅读:243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百村纪行”大型纪实采访系列报道(48)
乡愁庄园觅“乡愁”
——羊街镇西华村乡愁庄园建设侧记
本报记者 龙 胜 岳 刚 通讯员 陈军卫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走进羊街镇西华村,青山翠绿,小河弯弯,在山水田园中建设的乡愁庄园让人不经意间就想起余光中的《乡愁》。同时,也让人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城乡建设的指导意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我们紧紧围绕上级部门对旅游产业发展要求,结合羊街镇西华村实际情况,以农村集体为核心做大做强西华村乡愁庄园,壮大农村经济发展中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坚持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天然景点开发和人文景观建设并举,苗族文化和传统农耕双向发展,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双轮驱动;着力实施精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力争2016年底羊街镇西华村乡愁庄园建设初步成型,到2017年将西华村打造为能看得见原生态、感受得到田园风光、亲自体验农耕生活的特色旅游示范村。”在羊街镇党政接待办公室里,刚刚“下队”回来的党委书记吴天成与记者谈起乡愁庄园的建设,思路明晰,信心满满。
  西华村拱桥组,远离小集市的喧闹,乡村公路沿着山坡一直弯曲而下。在两山之间,一片开阔的坝子地平坦肥沃,蜿蜒的小溪沿山脚流过。乡愁庄园就在这山水间随意“勾勒”。
  “我们以500元每亩的价格给老百姓流转土地,等到乡愁庄园盈利之后,再按照‘631’的比例,即合作社占60%,农户占30%,村集体占10%的分成方式进行合作。目前庄园里规划出来的30余块农耕体验园(又叫QQ农场)已经基本预订了。”姜榜玉,西华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小名唤作“姜六儿”的男人,在家中兄弟六人中排行第六,如今40出头的他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在西华村已经是响当当的致富带头人。许多人知道“姜六儿”,却不知道“姜榜玉”。对于村里的发展,他有着自己独到的眼光和独特的思路。
  来自小海镇银光村三组的村民李章荣与西华村的姜明选正在工地上搭建农家乐的木质房子。他们说,虽然每天只有80元的工钱,但这些活儿并没有过强的技术要求,都是在农村干惯了的。
  记者了解到,该村修建木质房屋7栋,开设农家乐12家。计划2016年修建2栋,2017年修建5栋,由威宁恒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房屋修建,完工后由合作社以转租的方式承包给经营者。预计投资共计240万元。其中,经营特色有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农家乐各3家,设置住宿和停车场;经营特色野化洋芋、野化土鸡的农家乐共6家;经营特色石磨豆花、荞饭、包谷饭的农家乐各1家;经营特色黑山羊、黑猪的农家乐各2家。
  沿着平坦的河坝一直往下走,在尽头的村子里,两株青岗古树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其中一株大约80%的根部“长”在石头上,另一株成中空状态,可供成年人随意进出。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两株古树,大约不低于500年的历史。
  对于这乡愁庄园四周的青岗、葛藤、映山红、古驿道、旺夫石等,西华村将进行专门保护,设禁止牌,防止砍伐、破坏。
  在西华村河边组,苗族同胞张聪明正和村民一起为村里的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出力,“我们苗家人本来就喜欢唱歌跳跳舞打篮球等文化娱乐活动,以前村里都有简易的球场,如今在政府的扶持下,能够在村里建设文化广场,以后我们就有了施展才能的场所,心里自然是十分高兴的。”这个曾经当过代课教师的苗族同胞,谈吐流利,说话头头是道。
  正在建设的文化活动广场,占地2000 平方米,配套具有苗族风格凉亭、健身器材等设施,并在文化广场周边配套花圃、苗族文化墙、绿化走廊等。预计共投资80万元。
  与此同时,政府规划将对这个拥有100多家住户的苗族村寨进行打造,融合苗族风情,打造苗族文化绘墙70户,拱桥组修建串户路1.5公里,打造“贵州民居”50户。修建苗家寨拱桥至鱼塘生态河堤3.5公里,河提治理采用种植柳树形式,预计投资35万元。同时组建专业的苗族舞蹈班,把苗族文化发扬光大。
  乡愁庄园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让更多的城市居民回归自然,记住乡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该项目以“三农”资源为主要载体,以苗族文化、自然景观、农耕体验为主要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通过满足旅游者回归自然、休闲健康和体验农村发展成果等需求的旅游方式,让更多的城市居民记住乡愁。
  培养孩子从小树立勤俭节约的理念和自立自强的精神。在教育浸润的过程中,孩子能否有获得深刻体验的机会,进而感受理解并付诸行动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劳动实践和自我服务活动,使孩子体验劳动的辛苦,懂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在农忙时节,让孩子去体验农耕生活等,使他们真正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道理,从而培养孩子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乡愁庄园具有资源潜力大、市场覆盖面广、关联产业链长、受益群体多、消费需求旺、综合带动性强等特点。本项目能促使新农村建设更加重视生态文明质量,不仅保护了原生态景观,而且促进了乡村生态修复工程,再现青山绿水,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同时还带动当地村民经济的收入来源,既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又促进了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茅草覆盖的庄园亭台已经初具规模,一片片被竹篱分割的菜畦已经有了“主人”预订,河岸边新种的柳树抽出了嫩芽。挖掘机挥舞着巨臂,工人们正在抓紧施工,乡愁庄园的建成指日可待。哦,听说开园的日子就定在今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