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 勇立潮头破浪行
作者: 时间:2017-04-19 阅读:182
(上接1版)
曾经的东风镇被称为“黑煤窝”,到处脏乱差。如今,走进东风小镇,滨河景观大道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亭、台、廊、堤等现代景观设施一应俱全,布局合理,街道面貌焕然一新,干净整洁,小镇人享受着城里人的生活环境和家居品质。
城镇漂亮,乡村更美。曾经住在茅草屋的石门乡新营苗寨的苗族同胞,在2016年得到上级部门的帮助后,建起了广场,搬进了漂亮的小别墅。
草海湖畔的银龙幸福小镇在2012年以前是个贫困村,得到重庆招商集团慈善基金会资助后,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短时间就发生了巨变,农家乐兴起,如今已有45家,年收入超过2000万元。
旅游——全域推进产业化
“威宁天高云淡.相约草海真浪漫。”在贵州境内高速公路驱车而行,可以见到这样的宣传标语。据介绍,威宁共投放了29块这样的广告牌,展开了强劲的旅游宣传攻势。
“用全域化理念,推动龙头景区、精品线路重点突破,培育壮大体育、康养产业。”清晰的发展思路,推动了威宁旅游业快速发展。
根据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威宁自治县用“一核五区五线”的空间布局把各地散落的珍珠串成一条唯美的项链。“一核”即以草海这一珍贵资源为核心;“五区”即在以草海为核心的旅游区内建设五个功能区:自然风光展示区、历史文化展示区、民族风情展示区、生态旅游体验区、高原运动体验区;“五线”即东部彝族风情暨观光线、南部回族风情暨观光线、北部苗族风情暨观光线、西部自然风光观光线。
“我们通过‘一核五区五线’的产业规划和空间布局,把全县作为旅游景区来进行规划建设,整合区域资源,注重全景式打造、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优化环境、美化景观、提升服务,把威宁全域打造成处处是景物、处处是景观、村村成景点,让旅客感到‘一山一水总关情,一景一物都入心’,加快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威宁自治县旅游局负责人说。
作为威宁旅游产业的核心和龙头景点,草海的治理、保护与开发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自2015年底启动治理工程以来,共启动实施工程39个,完工21个,完成投资25亿元,初步实现了“水清、山绿、景美、鸟欢、人和”的目标。
交通瓶颈的突破为威宁旅游产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十三五”期间,“一个机场、四条铁路、六条高速公路”的立体交通体系将逐渐形成。“六横六纵十五联八支”的骨架路网和农村公路循环路网的规划建设,将实现村与村之间公路循环成网,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90分钟经济圈”。畅通无阻的立体交通网络如婉约的画轴,为威宁尘封千年的山川、悠远的历史、神秘的乌撒文化捋开了画卷。
2016年,全县共接待游客643.94万人次,同比增长43%;旅游综合收入65.75亿元,同比增长40%。